首份由台湾人发行的报纸《台湾民报》创刊100周年,蒋渭水文化基金会今起于渭水驿站推出《媒体先锋-台湾民报百年特展》,展出珍贵的《台湾民报》原件,北市文化局表示,渭水驿站特别展示袖珍版的台湾民报总批发处模型,让民眾一窥歷史场景。

《台湾民报》发刊于1923年,前身为《台湾青年》与其更名后的《台湾》杂志,其创刊时台湾已有《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新闻》、《台南新报》三大报,但这些报纸的经营者皆为日本人,台湾知识分子为让人民发声,才创建台湾人自己的报纸。

当时《臺湾民报》于东京创刊,需耗时3至4天船运才能运抵台湾,当时报纸发行设有发行许可制、事前审阅制等,需经总督府严格管控,最长可达40天新闻检查才能发行,其发行后也发挥媒体第四权,监督殖民政府,台湾文化协会也在全台广设讲座及读报社,让民眾了解资讯。

特展展出珍贵的《台湾民报》原件,带领观眾了解台湾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歷史。(北市文化局提供/张芷瑜台北传真)
特展展出珍贵的《台湾民报》原件,带领观眾了解台湾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的歷史。(北市文化局提供/张芷瑜台北传真)

文化局表示,此次展览以「文化启蒙做先锋」、「帝国殖民蔽视听」、「公正舆论辉大笔」、「民主思想鼓浪潮」四大主题,阐述《台湾民报》发展过程,除了丰富的照片与史料,现场特别展出珍贵的《台湾民报》原件、以及后来所衍伸的《台湾新民报》、《兴南新闻》原件收藏品。

为让民眾感受《台湾民报》的发行情况,文化局也说,渭水驿站特别展示袖珍版的台湾民报总批发处模型,以1比18的比例缩小制作,还原当时大安医院兼台湾文化协会本部、台湾民报总批发处的场景,让民眾一窥当时大安医院结合住家、医院、办公室的场景,欢迎大家到场观赏特展,了解知识分子为言论自由奋斗的故事。

#台北市 #台湾民报 #渭水驿站 #报纸 #蒋渭水文化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