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于台东改良场举行「找回原力,部落復兴 原乡永续」记者会,说明计画辅导成果。农委会副主委陈骏季表示,原民部落长期面临到老化缺工、栽培技术缺乏等情况,农委会因此召集了全国11个农业改良场所,由保种、生产及加工等不同面向,以科学技术导入方式来协助解决问题,希望能为原乡找到新出路。
在全国11个改良场所的通力合作下,已完成许多的进展。首先,为了保留部落流失的文化,从文建站中找出藏在耆老记忆中的知识并保留下来。未来则规划重现部落传统农耕知识,例如小米与红藜混种来预防鸟害,以科学方式来验证并重现部落传统知识。
其次,极力尽抢救作物及保种工作,包含协助復育马太鞍部落的原生小米;同时也针对消逝中的阿美族酒麴作物,找出并建立保种工具组﹔还包括復育了黑米祭中重要的种源「黑小米」。
为了典藏农耕文化,改良场与中研院合作共同建置数位典藏资料库,目前已上传了155项主题。其中包括了不少具有故事性及族人情感的作物,例如鲁凯族的加工食粮芋头乾;传唱百年歌谣的香糯米falinunu﹔还有非常少见的红梗高粱,都将这些故事予以数位典藏起来,并制作成书籍及食农教育教材,传承给下一代。
改良场也协助增进原民耕种技术和加强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研发出全国第一套的火葱病虫害管理技术;还包括小米IPM模式及油芒进行了整合管理研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