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口径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此前已经多次在天文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日前研究团队又在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上获得重要突破,这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准的研究成果29日正式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Research in Astronomy and Astrophysics)科学期刊上。
据《快科技》报导,运用被称为「中国天眼」的FAST观测资料,中国脉衝星测时阵列(CPTA)研究团队发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表明中国大陆在纳赫兹引力波研究已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准。
报导说,相关研究成果已于6月29日线上发表于《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期刊上。这份科学期刊创刊于1981年,是中国大陆基础科学类月刊,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办,创刊时为中文期刊,2001年改为英文刊。主要内容刊登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编辑部位于北京市。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与北京大学研究员李柯伽说,「利用FAST,我们对57颗毫秒脉衝星开展了长期系统性监测,同时将这些毫秒脉衝星组成了银河系尺度大小的引力波探测器,以搜寻纳赫兹引力波。」
研究论文指出,最终在深入分析FAST收集的3年5个月的资料之后,CPTA团队找到了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不过,限于观测时间较短,研究人员暂时还无法确定纳赫兹引力波的主要物理来源。
报导说,纳赫兹引力波是一种频率极低的引力波,探测纳赫兹引力波有助于天文学家理解宇宙结构的起源,洞察宇宙中最大质量的超大黑洞的增长、演化及併合过程。在这方面的研究,欧美科学界之前已经追踪、研究了20多年。
据了解,位于贵州平塘的中国天眼FAST,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灵敏度最高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截至今年7月,它共观测发现660颗脉衝星。中国研究人员依靠它将探测宇宙天体的能力拓展到了137亿年前。在射电天文领域,中国已从落后,发展为领先世界20年。
报导表示,FAST由中国已故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歷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进入调试期。2020年1月11日,FAST通过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而从2021年开始,中国天眼口向全球开放,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可以使用这台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一起为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