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父母之后,关于孩子教养的学习似乎就没有停止过!面对状况题时我们都曾伤心、无助、暴怒、失控过,也在其中又找到重新面对的方式。在下一次又处在需要深呼吸的育儿状况下,不妨试试看对自己说以下5句话,或许能从中找到帮助孩子的力量。

《Playful Parenting》一书的作者Lawrence J. Cohen博士在今日心理学网站发表了一篇关于他在Instagram上看到的一则妈妈的贴文与想法。

一位名为mom.ma.g的妈妈在Instagram上分享了一段关于她如何在与女儿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并同理心的贴文。在一段妈妈和她哭泣的孩子的影片中,妈妈分享了她在深呼吸之后不断重复对自己的话:

孩子不是故意让我难堪,他只是遇到了困难。

我越冷静,就越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没有不当行为,孩子试图告诉我一些重要的事情。

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帮助他,不要伤害他。我能做到。

这5句看起来简单的话,却包含了很多的讯息和意义。让我们一起来读懂它。

孩子不是故意让我难堪,他只是遇到了困难

这是一种心理够强大的人才能达到的解读境界。当孩子哭泣、发脾气或是表现出反常行为,当大人无法立刻「解决」状况时,通常会感到无助。而无助很容易转化为防御心,我们会将情况解读成威胁:你给我惹麻烦了,你让我疯了,你毁了我的一天。

但事实是孩子不是故意要惹麻烦,他想让我们知道的其实是他遇到了困难。

我越冷静,就越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发生状况时父母的任务是要帮助孩子学习冷静下来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比孩子先冷静。提醒自己,冷静下来的原因是为了有效处理问题,而不是为了关闭我们的感受,那么就更容易坚持到底并获得冷静。不要随着孩子的情绪而波动,更不要让我们的沮丧或愤怒而使问题复杂化。

教养路上遇过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之后,我似乎也从中习得一次比一次再冷静一些的精髓了,相信你也可以。

没有不当行为,孩子试图告诉我一些重要的事情

不要只是看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孩子隐藏在行动背后下的话,我们懂了吗?Lawrence J. Cohen博士表示,当宝宝还不会说话时,父母可能会被他的哭声所困扰,但我们不会要求宝宝「用说的」。但是,一旦孩子开始会说话了,我们就期望他们总是用语言表达。

然而,某些特殊的情感或状况下,对成人来说也很难用言语来表达,何况是年幼的孩子?孩子令人困扰的行为其实是一种沟通尝试,我们可以试试看去理解它。

对孩子来说,这可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在人生各个阶段里,我们对事情的衡量有不同的轻重。我想要吃的东西被别人吃掉了,同学不跟我玩,谁谁谁不守规矩...,这些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是他们眼里的大事。

我的孩子曾经在我对他说「只不过是一件小事而已」之后,对我抱怨过:「这对我来说是大事!」说实在,我并不记得当时是什么事了,但我后来学会提醒自己,不要随便小看孩子的大事,对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帮助他,不要伤害他。我能做到。

当我们感到无助、无法解决状况时,一不小心就可能做出衝动的行为。「帮助他,不要伤害他,我能做到。」,会有魔力般的效果,可以阻止我们说出或做出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的事情,例如大声怒骂或生气地离开。

提醒自己我能够做到这一点,可以激励我们回想起过去处理艰难时刻的成功经验。

除了对自己说上述的这5句话之外,妈妈也对女儿表示:「我可以抱抱你吗?」「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可以哭。」「我在这里。」

一个拥抱就很有意义,Lawrence J. Cohen博士提出,拥抱会在神经系统中引发整个镇静过程,而这个动作表示:我们仍然有联繫。想哭的话就哭吧,眼泪是能疗癒的,眼泪让悲伤出去了。父母的任务是要看到孩子的感觉,并让他们知道我看到了。我在这里,则这是每个孩子需要听到的基本信息,尤其是当他们情绪激动到崩溃或表现不佳时。

犯错没关系啊,不论对象是孩子或是父母。父母也是人,人就是时常会犯错,我们会理解孩子、原谅自己,而每一次犯错也都让我们再成长了一些些。你也有这种感觉吗?在育儿的过程中,我们也跟着进化了自己,好强化更多能力陪伴孩子继续前进。

本文作者:江睿毓

(本文摘自【婴儿与母亲】2023年6月号)

【婴儿与母亲】2023年6月号
【婴儿与母亲】2023年6月号
文章来源:婴儿与母亲
#杂志精选 #婴儿与母亲 #冷静 #行为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