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气球葬礼」备受关注!日本一家提供「气球葬礼」服务的公司「Balloon Kobo」,会在遗体火化后将骨灰装进气球送上高空,再让气球自然爆炸,死者的骨灰最后会在空中散落。这项葬礼服务引发外媒关注,也揭示了日本步入超老龄化社会后的社会现象。
据韩国《朝鲜日报》周二(4日)发布题为《无人祭奠,无地可葬,日本惊现气球葬礼》的文章,报导提到,近期举行「气球葬礼」的日本人持续增加,仅预约人数就超过百人,费用一般为24万日元(约新台币5.2万元)。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文介绍日本「气球葬礼」称,「近来早早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的日本死亡人数激增,因而对更具创意的葬礼需求不断增加。这是无人祭奠,无地可葬导致的现象。」《朝鲜日报》指出,平均寿命长、生育率低的日本早在2006年就进入超老龄化社会。去年,日本死亡人数超过150万人,创二战以来最高值。日本厚生劳动省推测,日本2040年死亡人数将达到168万人。
基于每天有4300人死亡,日本一直饱受丧葬设施不足的困扰。以东京都为例,每10万人对应的火葬场数只有0.19家。因死亡人数增加,在火葬前没有合适的地方安置尸体,日本甚至出现了「尸体酒店」等设施,每天支付7500至10000日元,让尸体可以安置于此直至火葬。
种种现象,让日本人对死亡和葬礼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日本的传统丧葬法,会在死者尸体火化后,将骨灰安置在骨灰盒中,再为其设立墓碑。葬礼多採用佛教式,并由长子承担寺庙管理费。
在过去,日本人认为,火化后的骨灰撒入山间或大海是有悖法度的。但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生育率骤降,独生子女家庭增加、平均寿命延长,现在不少离世老人的子女自己也是「老年人」,操办完整的葬礼流程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老年人」而言并不容易。再加上,随着后代放弃管理的墓地增加,仅2020年一年日本就关闭了12万座坟墓。
综合上述原因,人们对「简单但不失礼节的葬礼」需求大增,用植树代替墓碑的树葬场也开始增多。与「气球葬礼」一样,摆脱传统习俗的「与自然相伴的葬礼」开始在全日本流行起来。 《经济学人》报导称,「因墓地空间不足导致价格上涨,操办葬礼、管理墓地和祭奠故人的亲属变少,日本的丧葬礼仪正在发生变化。」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