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署宣布嘉南灌区2期稻作部分停灌,嘉南平原首次遇上全年稻作休耕,育苗、资材业者叫苦连天,前者担心政府补偿难以弥补损失,后者紧急到外地调米,却因此增加运费等经营成本,削弱竞争力。
经营稻米育苗场40年的吴明智,今年初因1期稻作休耕蒙受损失,虽有政府补偿打平成本,仍没了盈余。2期稻作太晚宣布停灌,他已下田育苗布秧,如今许多人打电话退货,收入只剩20分之1,担心政府的补偿办法无法弥补损失。
嘉南灌区1、2期稻作皆休耕,吴明智担心,长期休耕导致基层农工流失,将加速农业缺工问题。
卖米40年的芳荣碾米厂执行长黄丽琴表示,碾米业在半个月前就对2期稻作休耕提早因应,紧急到有供灌的外县市找稻农调米,此举虽保货源不乏,却造成运费成本增加,竞争力减弱,更加打压对食米量降低的台湾稻米市场。
同时经营肥料、农药公司的黄丽琴表示,没有种稻就没有施肥、喷药,这些原本的农业资材收入,因休耕政策损失至少超过5成,都未纳入政府补偿办法,只能由业者自行吸收。业者担心,若明年初的1期稻作再休耕停灌,对农业各种相关产业影响更严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