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进党立委赖品妤跟多位各地议员今开记者会强调,现在入住社宅用抽籤方式,让民眾靠运气,像是中乐透一样才能抽到;但改成轮候制,就能让有需求民眾申请并且依序入住,赖品妤表示,修正社宅入住机制,是台湾居住政策重大改变,他肯定营建署的回覆,多次针对此议题质询,内政部及营建署从一开始不愿做、不想做,到现在终于愿意着手研拟相关制度。
赖品妤说明,社宅採「轮候制」才能让合适性高的人优先受到政府帮助,而非仅碰运气。而在实施轮候制以前,针对多次未中籤的人,表示居住的迫切需求无法被满足,应根据未中籤次数给予相应加籤数,才能在具备一定公平性下,提高入住社宅的机会,这个现在就能做。
赖品妤补充,抽籤制背后的意涵是,年轻人买不起房都只是「阶段性」,就算没抽中,几年后就买得起,所以才让大家觉得政府没有真正理解他们需求。甚至曾有年轻朋友跟她分享,他们每年都去求神拜拜,只为了「抽中社宅」庄竞程表示,2016年前社宅只有6000多户,到今年6月底,包括已完工、兴建中、决标待动工、包租代管等,总共约有20万户,赖清德副总统也已经喊出25万户的目标。
赖品妤说随着社宅数量增加,分配问题必须重新思考。我们建议採取国外的「轮候制」,让符合资格的民眾都可申请并依序入住,对于弱势者也可优先,甚至加入「多次落选加籤制」的设计,让制度更加符合居住正义的精神,希望内政部赶快做好相关规划。
台北市议员苗博雅表示,现行社宅制度最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从入住的公平性到租金的合理性都出问题。以租金的合理性为例,过去台北市就错误的将房屋税、地价税计入成本,导致产生4万社宅的闹剧,经长期争取整合跨党派共识才更正错误。
台北市议员吴沛忆表示,轮候制比抽籤制更具确定性,但要发挥功能就要有稳定的社宅供给,要及时盖出足够数量的社宅,例如北市府目前有7000户社宅规划还找不到用地,所以不知道何时开工、何时完工,这种不确定的规画,无法解决「看的到吃不到」的问题,因此搭配轮候制,就一定要持续盖社宅,还必须有明确的兴建时程,让青年更清楚掌握未来进度。
内政部营建署表示,目前台湾的社会住宅仍持续在各地兴建,未来供应量也会持续扩充,社会住宅的入住机制也能视各县市居住需求,来滚动式调整,採取既有抽籤及候补制、或者是部分免除抽籤,改採轮候制,这都是可行且需经政策评估的方向。
营建署主任秘书朱庆伦表示,「目前可以供入住的社宅大概只有2万401户,的确是僧多粥少,2025年应该会达到兴建高峰,高峰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轮候制搭配进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