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适逢前总统李登辉百岁诞辰,李登辉基金会今于台湾大学生农学院农经大讲堂,举办「朝向台湾的意志:李登辉一〇〇」起跑讲座。基金会董事长,也是李登辉女儿李安妮表示,李登辉虽然没有强制规定子女未来的人生道路,但就是要对自己负责。就如同李登辉曾经就读的旧制台北高校校训,「自由」与「自治」,并直言台北高校的教育对李前总统的影响十分深远。

这次讲座由国史馆长陈仪深、专栏作家周奕成及李安妮共同座谈,论述百年来台湾史与李登辉生命史的交错,还有他们心中的「李登辉样貌」。

座谈开始前,主办单位特别邀请生农学院卢虎生院长致词。卢虎生特别用「前瞻」、「远见」、「智慧」、「勇气」、「永续发展」来描绘他对李前总统的生涯。其认为一位具有前瞻与远见的领导者,势必要具有面对孤独的勇气,因为会看到了周围的人所无法看到的境地,并且思考如何在目标达成后能够永续发展。卢虎生也透漏,未来的李登辉纪念图书馆,生农学院也会继续默默努力,期盼共同促成该理想的实现。

陈仪深认为,中华民国体制确实在1949年全面凌驾在台湾身上,但李登辉上台后如何一步一步还原人民该有的权利,当然也包含宪法的修订。因此当1990年代展开修宪工程后,这部宪法就已经承载一定的民意,不能完全视为「外来物」,这也是民主执行的过程。也因为李前总统具有远见但却能妥协及迂迴,不管是党外人士、后来的民进党,还是国民党等等,其实都有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李登辉到底在想什么」?

周奕成则以全程台语指出,自己是1990年的野百合学运世代,亦长期从事政治工作与社会关怀。他特别提到1996年李前总统发表「两国论」的时候,自己心中非常高兴,因为这确实合乎现实与台湾的前途。周奕成也引述若林正丈教授的论述,经过李登辉的民主化之后,中华民国可说是已经进入了「第二共和」,并非当初空降台湾的样貌。

周奕成回忆,他曾经当面建议李前总统,台湾更应该推动进入多党政治的「第三共和」李前总统也表示认同。可惜李前总统年纪渐高,也成了无法完全实践的理想。

李安妮以近来热门议题「人才品流」破题,强调虽然有人认为「念文的是第六流人才」,但就是因为许多人研究过往的歷史,社会因此精彩,智慧也得以保存,她也庆幸「身边被念歷史的人围绕」。

李登辉基金会执行长郑睦群在座谈后提到,为了纪念李前总统百岁诞辰,李登辉基金会除了既定的大型音乐会与学术研讨会之外,特别与故事Story团队合作「朝向台湾的意志:李登辉一〇〇」系列活动,这些活动包含文字专题特辑、微型行动展、系列讲座以及教师工作坊。希望大眾能从活动中看到百年来台湾的转变,以及在如此转变当中,是什么样的环境造就了李登辉,而李登辉又为台湾带来了些什么。而当我们回顾这段往昔的当下,又能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省思。

明天上午举办「朝向台湾的意志:李登辉一〇〇 」百年巡迴展台北开场记者会,展区共有六个主题,分别是「百年以前的台湾」、「自由萌芽的臺湾:1920年代以后」、「战争抑郁的台湾:1930年代末至1945年」、「风云诡谲的台湾:1945年至1960年代」、「迈开脚步的台湾:1970年代至1990年代」以及「建立自我的台湾」,并且在台北场结束后,将于高雄、台南与桃园接力展出。李登辉以台湾人的身份,在这一百年里受到台湾社会的养成,也带领台湾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李登辉 #台湾 #前总统 #李安妮 #周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