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之声引述美媒《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近日的一篇报导指出,越来越多的华裔科学家正在离开美国,这对华盛顿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报导表示,几十年来,居住在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为推动美国科技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美中政治关系恶化、美国当局针对中国以及华裔研究人员的审查增加,该群体中越来越多人正在离开美国。专家警告,如果这一趋势持续下去,人才流失长期上可能会对美国的科研工作造成重大打击。
一份今年6月发表在美国学术期刊《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上的研究报告表示,从2010年到2021年,离开美国的华裔科学家人数有所上升,其中2018至2021年期间科学家离开速度尤其快,很多选择回到中国。这与时任美国总统川普推出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不无关系,这项有争议的倡议给华裔研究人员以及对华合作带来了寒蝉效应。
据《外交政策》报导,亚利桑那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的教授珍妮‧李(Jenny Lee)表示,目前在美国,对华合作面对污名化。
根据PNAS的研究报告,在对1304名美国华裔研究人员进行调查后,发现89%的受访者希望为美国科技领先地位做贡献。然而同时,有72%的受访者表示作为研究人员在美国感到不安全,61%的受访者考虑过在美国以外寻求工作机会。
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的前主任墨菲(Daniel Murphy)对《外交政策》说:「我担心美国在处理这个问题时过分关注学术关系的风险,而没有充分考虑其益处。……而且,这种情况在两党都存在」。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在科学研发等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长期以来一直努力从世界各地招募人才,也包括吸引科学家回国。PNAS的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离美的华裔科学家中有近一半迁往中国大陆和香港,而这些年来迁往中国大陆的华裔科学家比例不断上升。
2022年11月,着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顏寧宣布将从普林斯顿大学辞职,回中国协助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这在当时引起了舆论关注。
近期,又有一位资深的华裔学者选择离开美国、移居香港。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工作长达17年的学者李成,近日离开了这个华盛顿智库。李成从7月1日开始在香港大学任教,同时将领导港大新成立的「中国与世界治理中心」。李成接受港媒访问时说,他觉得华盛顿对他来说越来越陌生,并认为麦卡锡主义正在美国卷土重来,像他这样的华裔美国人在美国生活变得不那么自在。
伴随着中美关系跌至歷史低点,鹰派论调和沟通困难似乎成为新常态。《外交政策》的报导指出,虽然拜登政府结束了中国行动计划,但其阴影仍然笼罩着美国华裔科学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