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城中村改造是修復内需和消费潜力的必然选择,能建构先租后买的消费新格局新模式,也能逐步让新市民年轻人与外来人口升级的住房消费,从而为商品房市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实际上,上海将2023年定为城中村改造出形象的一年,将新启动城中村改造项目10个,改造老旧村民房屋不少于130万平方公尺,受益村民不少于4000户。目前上海还有城中村点位近700个、涉及11万户左右,计画在2032年底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项目。
业内认为,新市民年轻人和外来人口,主要集中在超大特大城市,特别是城中村区域,在超大特大城市推动改造,能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通过公共服务全覆盖,真正释放消费潜力和内需。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房地产专委会主任王业强说明,城中村改造在各地已探索出多种不同的模式,如广州模式、深圳模式、珠海模式、杭州模式、郑州模式等,在改造主体、拆迁补偿方式、改建房屋类型、土地权属变更及管理体制方面各有不同。
王业强举例,在改造主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包含杭州的政府主导型;开发商主导如珠海;村集体为主导如广州。在改造方式上,各地根据城市规划、功能定位、经济实力分别选择包括彻底重建、局部重建和综合整治。
据补偿的方式则可以划分两类,一类是实物补偿和货币补偿相结合,如郑州,另一类是政府改造,并根据原有住房面积市场估价直接补偿一定面积住房像是如杭州。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