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捷路线图(铁道局提供/简立欣台北传真)
基捷路线图(铁道局提供/简立欣台北传真)

今日有媒体报导指出,前瞻轨道建设在2022年县市长大选蓝营大胜之后,反而成为蓝营执政县市的包袱;交通部下午发新闻稿指出,轨道建设自偿性经费,地方政府可藉由成立基金,透过车站及沿线周边土地开发、增额税收、增额容积等方式因应。

交通部表示,有关捷运与铁路立体化建设经费,中央与地方经费分摊方式大部分系依据「中央对直辖市及县(市)政府补助办法」、「大眾捷运系统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画申请与审查作业要点」、「铁路平交道与环境改善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画审查作业要点」规定,依计画自偿率及地方政府财政级次给予非自偿性经费补助,至于该计画之用地费及自偿性经费,则由地方政府自筹。其中自偿性经费,地方政府可藉由成立基金方式,透过车站及沿线周边土地开发、增额税收、增额容积等方式因应。

交通部表示,目前交通部对于捷运与铁路立体化建设计画之审查机制,系依据「大眾捷运系统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画申请与审查作业要点」、「铁路平交道与环境改善建设及周边土地开发计画审查作业要点」规定,经由书面审查、现勘及召开初审会议,并依规定提报审查委员会由专家学者委员审议后,循程序陈报行政院审议。

根据媒体报导,蔡政府2017年提出前瞻基础建设计画,其中轨道建设今年陆续进兴建高峰期。去年底上任的县市长发现,轨道建设的县市自筹款高得吓人,六都、七县市自筹款高达5518亿元。此外双北、基隆、宜兰和新竹等县市轨道建设,地方政府负担也相当高。

新竹市前市长林智坚争取的「新竹大车站」工程费约104亿元,市府要自筹近29亿元,新竹市长高虹安说,原本的效益评估过于乐观,经过综合评估,此案不一定要走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部长林佳龙任内未经过环评等程序直接从北宜直铁升级为北宜高铁的宜兰高铁案,近日也传出「零方案」也就是不一定要建。

#民进党 #前瞻轨道建设 #国民党 #县市 #交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