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尖端医疗设备皇冠上的明珠」的核磁共振仪对于心脑血管、神经和肿瘤等多种重大疾病影像诊断有重大意义,其生产技术长期掌握在外国厂商手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最近已获得成功,解决多项技术难题并开始进入量产。
《央视新闻》报导,不久前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研制成功,开始量产,解决「卡脖子」的技术难题。而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可以获得人体的全身影像,不仅解析度更高,还加速了成像速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所长李烨表示,「以前核磁共振就像拍照片一样,是一张一张的,你一动照片就糊了。我们现在有了快速成像技术之后,组织动也不怕,我们可以看到它动的过程。」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医学影像科副主任技师张辉介绍,中国自主研发的核磁共振仪器影象质量不逊色于国际先进的核磁共振仪器生产厂家,但价格比以前大大地降低,医院的医疗检查费也在逐步地降低。
报导称,不仅在核磁共振的影像诊断装备上有重大突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已经研发出可以为肝臟和乳腺疾病提供早期筛查的无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等。
资料显示,2006年2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学友好协商,在深圳市共同建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由9个研究所、国科大深圳先进技术学院等多个特色产业育成基地等组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