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近期运用有「中国天眼」之称、全球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对着名微类星体GRS 1915+105的长期观测研究,发现该星体的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周期约为0.2秒。这项研究成果已于27日发表于国际知名的《自然》学术期刊上。
据《新华社》报导,这是国际天文学界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脉搏」,有望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该成果由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团队牵头完成。
报导说,日前位于贵州省的全球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宣布,这项受到全球瞩目天文观测设施已进入成果爆发期。FAST运行和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总工程师姜鹏表示,「中国天眼」目前发现的新脉衝星数量,是全球同一时期所有其他望远镜发现脉衝星总数的3倍以上。除发现800余颗新脉衝星之外,还发现迄今轨道周期最短(仅为53分钟)脉衝星双星系统与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等多项重要的天文研究成果,继续保持了中国在低频射电天文学方面的国际领先地位。未来将凭藉其超高灵敏度,为探索更多宇宙奥秘持续作出中国贡献。
据悉,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落成启用,2020年1月通过验收并正式开放运行,近年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衝星搜寻与物理研究等方向持续产出成果,拓展人类观察宇宙视野的极限。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