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再升级,採先储热再发电的方式,达到不浪费每天的光照时间。图为线性集热,在厂区内架设大量的集热管线收集太阳热能。(蓝孝威摄)
中国大陆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再升级,採先储热再发电的方式,达到不浪费每天的光照时间。图为线性集热,在厂区内架设大量的集热管线收集太阳热能。(蓝孝威摄)
中国大陆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再升级,採先储热再发电的方式,达到不浪费每天的光照时间。图为塔式集热,中间高耸矗立着一座吸热岛,地面上围绕着12000面大镜子,从四面八方捕捉光照后反射到塔尖,温度能超过摄氏一千度。(蓝孝威摄)
中国大陆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再升级,採先储热再发电的方式,达到不浪费每天的光照时间。图为塔式集热,中间高耸矗立着一座吸热岛,地面上围绕着12000面大镜子,从四面八方捕捉光照后反射到塔尖,温度能超过摄氏一千度。(蓝孝威摄)
中国大陆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再升级,採先储热再发电的方式,达到不浪费每天的光照时间。图为塔式集热,中间高耸矗立着一座吸热岛,地面上围绕着12000面大镜子,从四面八方捕捉光照后反射到塔尖,温度能超过摄氏一千度。(蓝孝威摄)
中国大陆研发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再升级,採先储热再发电的方式,达到不浪费每天的光照时间。图为塔式集热,中间高耸矗立着一座吸热岛,地面上围绕着12000面大镜子,从四面八方捕捉光照后反射到塔尖,温度能超过摄氏一千度。(蓝孝威摄)

为达到节能减排目标,大陆着力发展可永续再生的清洁能源,除了既有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现在甘肃发展熔盐线性集热、塔式集热等2种光热发电新技术。虽然现在发电成本仍高,一度电的成本要0.8元人民币,但透过技术改良,建二代厂、三代厂,希望降低发电成本到一度0.3元,实现商业竞争力。

和传统的太阳能发电相比,以往利用沙漠中充足的光照,直接照射在太阳能发电板上发电,但生产的电力无法储存,必须随时联网传送出去。因为成本太高,有时候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电力,时常发生限制发电、白白浪费光照时间等缺点。

现在工程师採用新技术,收集白天的光照先储存为热能,再用热能烧水、产生水蒸气推动发电机,等于取代传统的煤炭火力或天然气发电,不仅在白天可以发电,就算太阳下山后,提取储热罐里的热能,仍可继续发电,做到24小时不停机,解决光照时间限制的问题。

在面积254平方公里、快要接近一个台北市大小的敦煌市光电产业园区里,目前入驻了光电企业32家,其中有2家很特别。其一是兰州大成敦煌50兆瓦熔盐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项目;其二是敦煌首航节能100兆瓦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两者的发电规模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全大陆第一。

两者都採用「熔盐」作为吸热的介质,技术差别在于前者採线性集热,在厂区内架设大量的集热管线收集太阳热能;后者採塔式集热,中间高耸矗立着一座吸热岛,地面上围绕着12000面大镜子,从四面八方捕捉光照后反射到塔尖,温度能超过摄氏一千度。

敦煌大成聚光热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孔令刚表示,敦煌当地光照条件良好,每年有效光照利用时间将近3000小时,目前每度电的发电成本约0.8元人民币,预计在5年时间内,随着技术迭代更新、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扩厂生产,把成本降到火力发电的水准,才有市场竞争力。

首航高科董事长黄文博表示,以塔式吸热岛为圆心,周围地面上排列78环的定日镜,共计12000面之多,每块大型的定日镜由35个小镜子组成,每个小镜子相当于平时睡觉的单人床,尺寸为2米乘以1米6,总面积140万平方公尺。镜子如果连起来铺成玻璃栈道,能从地面来回中国太空站一趟,相当于800多公里。

黄文博表示,12000面定日镜全部由电脑系统控制,自动追踪太阳角度,把光热反射至塔顶后储存起来,根据电网的需要可日夜持续发电。传统太阳能面板寿命到期后报废,废弃物埋入地下还有造成污染疑虑,新一代的定日镜在30年报废后,很多材料可以重新利用,对地球环境更友善。

#发电 #光照 #集热 #热能 #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