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公路桥梁第一代筑路人苏鹤寿工程师今年逝世满周年,公路总局日前带领其子女前往中横进行寻迹探访之旅,13年前苏鹤寿以77岁高龄参加健行队重游当地,他泪忆造桥艰辛画面歷歷在目,如今其子女与健行队不期而遇,并在父亲生前监造的慈航桥前合影,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也再度勾起回忆。苏鹤寿于去年7月7日去世,刚好中横于1956年7月7日开工,似乎是冥冥中有安排。
苏鹤寿生于1934年,21岁考试分发至公路局,被安排至中横公路德基到大禹岭间进行荒野测量定线工作,陆续监造光明桥、华禄桥、慈恩桥、慈航桥及关兴桥等中横名桥。苏鹤寿3、40岁即参加假日造桥团,在民间偏乡筑桥铺路,65岁退休后未曾停歇,近50年已完成超过500座桥,一生奉献社会。
公路总局指出,苏鹤寿以公路局造桥技术教导民间德善志工,公私协力间造福偏乡路桥,为社会注入源源善能量,是「岁月静好,必有人负重前行」之典范。今年台南新营区田野间薪寿桥通桥,当时公路总局长陈文瑞特地感念苏鹤寿坚毅为民的精神;薪寿桥是嘉义紫山德善团为纪念苏前辈仙逝而命名,当天其子女也共同出席。
这次寻迹探访之旅同行的二工处主任工程司吕正安查阅史料发现,早年十分抢手的中横健行队,于921大震后停办多年,至2010年「中横健行经典復刻梯」推出,苏鹤寿以77岁高龄报名,主办单位原担心老前辈体力,但获悉其梦想后欣然同意,成为史上最高龄的学员。
当年中横健行队学员一路行至关兴桥时,苏鹤寿以深深一躹躬向同行队员致上敬意,为了安全未再随队行程,此画面及故事,一直为中横健行队津津乐道并刊载于《中国时报》,其中一句「看着坚固如昔的桥梁,娓娓道出『造桥不易,希望大家珍惜』,话才脱口,热泪已夺眶。」显见苏鹤寿对中横桥梁用情之深。
本次寻迹探访时,在慈航桥前与中横健行队不期而遇均相当雀跃,大家一起在桥前合影留念。当年苏鹤寿在其杰作前与健行队学员道别,今其子女竟同样在其作品前与中横健行队巧遇并合影,子女如父亲谦逊有礼向学员深深一躹躬,在场人员见证此歷史性画面,无不动容而讚嘆,简直是天作之遇。
苏鹤寿于去年7月7日仙逝,享耆寿90岁,刚好中横于1956年7月7日开工,似乎是冥冥中有安排。公路总局指出,感念苏鹤寿等第一代筑路工程司打下良好的基础传承下,公路总局培养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工程司,让台湾的路更好走,用路人能走的更好、看的更远,更让台湾健壮永续。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