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台湾55岁以上民眾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超过4人以上具有肌少风险,而且男性盛行率更是女性的1.3倍;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家庭暨社会医学部主任顏启华呼吁民眾莫轻忽肌肉流失风险,若发现自己体力变差、力量变小,恐是肌少症找上门,千万不能将症状正常化。
父亲节前夕,中山附医在汝川大楼一楼进行为期两周的肌少症卫教展,除大型卫教看板展示,也透过数位装置辅助让民眾可以进行5次起坐站测试,用一分钟的时间快速了解自己的肌肉状态。
顏启华指出,肌肉流失除了影响日常活动及生活自理能力外,也会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失能,进而降低生活品质及增加死亡率 ,也有研究指出,下肢肌力较差的心臟病患者,心衰竭风险会增加41%。
他也提醒民眾,肌肉流失的加剧与年龄有关,40岁后肌肉将以每十年平均8%的速度迅速减少,40岁至80岁之间,可能流失将近三分之一的肌肉 ,若发现自己体力变差、力量变小,恐是肌少症找上门,千万不能将症状正常化。
顏启华说,许多民眾会直觉的认为多运动就好,但事实上,补充足够热量、适量吸收蛋白质与多元营养也同样重要。顏启华说,为了避免陷入「肌肉流失加剧→行动力变差→食欲差而营养不良与肌肉刺激不足→肌肉流失加剧」之肌少恶性循环,在40岁后就建议开始积极养肌,除了需要每周进行三次的阻力运动以外,均衡的营养也格外重要。
顏启华建议民眾在40岁后,要多加重视肌肉流失问题,若平时因为工作繁忙而牙口不好、食欲不佳,建议透过更科学、更便利的均衡营养品,补充适当的热量与吸收蛋白质,填补因外食所引起的食欲不佳、营养不均的营养漏洞,避免身体优先分解肌肉内的蛋白质作为能量来源,确保有足够的能量,生成肌肉所需的营养,透过科学方式增肌,才能事半功倍。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