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因特殊的地形环境及气候条件,面临山高坡陡流急、降雨分布不均、丰枯水期差异大等,先天不利的因素,导致水资源蓄存不易,且因气候变迁加剧使极端事件频仍,在面临环境与气候变迁的考验下,农业部农田水利署致力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兼顾在地农民需求,积极推动扩大灌溉服务,透过蓄丰济枯、引水广布、智慧灌溉、永续共好等四大策略,达成「把水留住灌溉大地」的目标,使农业得以永续发展。
农水署表示,以下列四项原则盘点扩大灌溉服务优先推动区域:原则一:扣合国土计画,优先推动国土功能分区中的农业发展区。原则二:利用既有水源,不排挤民生、产业及农业用水。原则三:优先发展进口替代、需水低之作物。原则四:农地具耕作事实且农民配合意愿高。后续配合现地需求访谈、水源调查及意见整合等,逐步执行及推广扩大灌溉服务,推动至今扩大灌溉受益面积累计已达4万多公顷,受益农户达6万余户。
农水署说明,透过系统性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例如南投县埔里镇大坪顶地区,除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改善外,并打造智慧灌溉系统,使全台最大百香果产区的灌溉系统全面升级,让当地农民不再受缺水之苦。推动扩大灌溉服务政策,提升整体供水稳定性,创造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吸引青年回乡、留乡从事农业,以传承农业及活络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农田水利设施具有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在农田水利署成立后特别针对圳路、埤塘旁等空间採多元友善设计理念,如嘉南大圳88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并栽种原生树种,让全民共享古圳的多元友善空间;又如蓄水埤塘转型为多功能埤塘,增加民眾友善亲水空间。
农田水利署强调,未来将以全国农业灌溉水资源进行整体性的规划,在原有的基础下导入了许多创新技术与作为,并于灌溉工程的设计内考量生态环境及文化的多元性,创造多元友善的服务空间,同时也广纳各方意见,让设施更加完善且更有利于后续的维护管理,利用新兴科技及兼顾在地需求,使农田水利工程发挥更大的综效,期使农业能达到永续发展的目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