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医院和台湾大学研究近期登上国际期刊《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该研究招募86名台北市上班族,发现环境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污染物PM2.5,都会影响心臟血管健康。研究团队提醒,台湾位处亚热带气候,且环境湿度高,无论是高温的夏天或低温的冬天,都需特别留意心血管风险。

为了解城市气候温度、相对湿度和PM2.5空气污染的季节性变化,对心血管健康带来的影响。台大医院环境及职业医学部主任苏大成和台大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实验林管理处副研究员曹崇铭共同进行研究,招募台北市86名上班族进行实验。

该研究发现,环境温度每上升1℃,血压约下降0.6 mmHg,反之若环境温度下降,血压及心臟负荷将显着增加。环境湿度也是影响心血管健康的因素,研究发现,相对湿度每增加1%,血压会降低约0.5 mmHg,心率增加0.92次/分钟,心臟输出量增加70.02毫升/分钟。

研究结果也显示,环境细悬浮微粒(PM2.5)每增加1 μg/m3,手臂舒张压会增加0.36 mmHg,中心动脉舒张压会增加0.45 mmHg,因此PM2.5空气污染可能会增加城市上班族的心血管併发症。

苏大成引述数据指出,台北市2022年和2013年相比,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皆有上升。对于生活在亚热带城市的台湾居民,要特别注意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全世界有50亿人口住在热带或亚热带国家,该如何面对湿热气候,需要密切注意。

曹崇铭指出,根据研究数据,相对湿度大于70%,心臟血管负担就会加重,但每个人对于温湿度的调控能力不同,有的人容易出汗或喝水量大,在湿热环境下体温调节顺畅;因此可以试着观察自己在何种温度和湿度最舒服。

苏大成建议,夏天室内温度可维持在23到28℃,冬天最好不要低于18℃;相对湿度太高,身体的汗流不出去,无法散热,就会感觉特别闷热不适,建议可使用冷暖气或空气清净机帮助调控湿度。

#台大 #PM2.5 #温度 #湿度 #心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