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褒忠义民庙」可谓客家族群的信仰中心,每年农历7月20日(今年国历9月4日)义民节及农历11月12日义民爷公圣诞,都会举办盛大祭典。义民节传统由四大庄头轮流担任「炉主」祭祀义民爷,除传统猪羊牲礼外,为大士爷开光点睛及最后烧化等仪式,都是重要看点。祭祀后白米及上千份供品捐赠弱势送暖,传达义民互助精神。
臺湾神明义民爷
「全臺湾神明的庙宇,只有我们义民爷是臺湾人。」高雄市褒忠义民庙管理委员会代表叶佐炯谈起义民庙沿革时特别强调,臺湾文化多元,信徒眾多的神明多传承自中国大陆,唯有义民爷是道地本土神明,诞于臺湾客家庄,属于臺湾开垦歷史的一部分。
义民节由来是为纪念清乾隆51年(西元1786年)林爽文事件中,保乡为民牺牲的死难之士,客家先民发挥慈悲精神,感念捐躯沙场义民们的无依魂魄,于是乐捐建庙祀之,乾隆皇帝也加封御赐匾额「褒忠」表旌乡里。高雄市褒忠义民庙香火源自新竹县新埔枋寮褒忠义民庙,由移居南部的北部客家人祭拜,随着臺湾族群融合,奉香求平安的信眾遍及各族群与新住民,长期形成眾人的信仰中心。
高雄市褒忠义民庙採南方式庙宇建筑型制,正殿主祀义民爷、观音菩萨、天上圣母,东西两侧则分别为太岁殿与文昌殿。特殊的是,高雄市褒忠义民爷泥塑神尊出自彩绘名师宫牧山之手,迥异于臺湾一般义民庙仅供奉禄牌、香旗。 该庙常务委员黄烦传解释,建庙时先贤长辈认为义民爷是一个义军的统称,并没有代表性人物,且是有功劳的人才可以进入禄牌,考量地处都会区,为免和神主牌位混淆,建庙时才会塑造一尊义民的形象,供信眾参拜。
义民精神助弱势
为传承祭典仪式与义民爷信仰文化,褒忠义民庙建庙76年来,年年举办义民祭典,由四大庄头轮值,一年一辖区轮流担任「炉主」祭祀义民爷。为表诚心,传统「神猪羊角大赛」以猪羊牲礼奉祭义民爷,以前农业社会家家各拥肥猪,在大赛上同臺互别苗头,获胜者成为当年祭典主要供品;随着环保意识及社会风气改变,义民节不再以神猪比赛为主轴,数量也不同于早年动辄上百头神猪排队共祭盛况,改以强调发扬客家保国卫民,对国家尽忠、对朋友有义的精神。
义民祭典另一特色,是普渡时还要进行「鬼王」大士爷开光点睛,在祭典尾声举行大士爷烧化仪式,象徵鬼王诏令眾鬼返回阴间。此外高雄市褒忠义民庙于中元普渡期间,每年募捐白米约8000斗及供品约1000份,捐赠弱势团体,并于农历7月19、20日宴请街友,后因疫情改发放便当取代以往办桌形式,该庙管理委员会刘贵旭主任委员,每个月固定时段在该庙安排捐血车服务,透过公益活动来发挥义民爷人飢己飢的义民精神。今年循往例採用电子鞭炮,避免造成周遭环境噪音及空气污染,环保观念与时俱进,心诚则灵——丝毫不减向义民爷祈愿风调雨顺,合境平安的诚心。
本文作者:陈婷芳
(本文摘自《高雄画刊》2023/09)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