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17台湾维管束植物红皮书」指出,原生在台湾的植物有将近四分之一遭遇不同程度的灭绝危机,其中紫苞舌兰被评定为极度濒绝(CR)等级。台南区农业改良场积极投入復育工作,经歷10年研发,育成多个苞舌兰品种,并与中兴大学新化林场合作进行试种与推广苞舌兰,期待高雅的苞舌兰成为园艺新宠。

台南区农业改良场长罗正宗说明,为了復育台湾原生的紫苞舌兰,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合作,到兰屿进行原生种紫苞舌兰的復育活动,为台湾的生态保育共尽一份心力。同时致力于品种研发,歷经10年努力,改善原生种紫苞舌兰花朵小且花期不长的缺点,已经推出粉红、粉紫4个商业品种,与今年推出黄色新品种均具有花期长易管理的特色。延续过去在中兴大学新化林场已技转紫色系列品种栽种,盛花期从5月份开始,可延续超过6个月的时间,吸睛的黄色系苞舌兰花坛也将成为新化林场的特色拍照点之一。

国立中兴大学农业暨自然资源学院实验林管理处长卢崑宗表示,两个单位的合作不仅有助于復育这一珍贵的原生植物,透过新品种的推广使其更广泛地受到欢迎。这也将有助于提升台湾园艺市场的多样性,为喜爱花卉的人们提供更多选择。

苞舌兰原产于中南半岛、东南亚及南太平洋诸岛等热带地区,在台湾仅分布在兰屿及绿岛。因原生栖地遭受滥垦及颱风的破坏,造成90%的原生种苞舌兰消失。有鑑于保种的急迫性,台南区农业改良场与生物多样性研究所共同至兰屿地区进行復育工作,除了在復育田种下紫苞舌兰小苗,也教导兰屿居民了解原生兰花的多样性及栖地濒危的遭遇,并透过赠苗活动,让紫苞舌兰再次在兰屿地区绽放光彩。

原生种的紫苞舌兰花朵小且花期不长,而经过杂交育种选拔的苞舌兰花朵又大又美,花期甚至可长达6个月以上。台南区农业改良场自2002年起陆续推出5个商业品种,期望藉由商业品种的育成与推广让喜爱苞舌兰的民眾,能就近到园艺市场购买,不需要千里迢迢到生育地盗採,不仅促进商机又可保留原生植株。

苞舌兰为热带的地生兰,愈热愈开花,种植成活后可以维持2、3年不用更新种植,而且病虫害少,维护成本低,景观效果亮眼。臺南区农业改良场再次跨机关与国立中兴大学新化林场合作,共同签定苞舌兰新品种合作意向书,一起携手进行苞舌兰黄花新品种的试种及推广,也欢迎有兴趣的机关洽询,期许未来在各游乐区、机关、公园以及住家庭院都可以看它的踪迹,也让消费者更认识臺湾原生兰的美丽及优雅。期待未来能够见证紫苞舌兰在臺湾遍地开花,为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色彩和生机。

#有成 #苞舌兰 #復育 #品种 #兰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