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原子能总署(IAEA)10日宣布,中国、韩国、加拿大等国的专家将于10月16日至23日赴日,分析福岛第一核电厂附近海水等的放射性物质浓度。
日本放送协会(NHK)、河北新报报导,国际原子能总署、日本环境省等,以及国际原子能总署指定的第三国机构,包含加拿大卫生部、韩国原子力安全技术院、中国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将派出专家等参与採样及分析作业。
专家团将在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沿岸,採取海水、海底堆积物、水产品等样品,分析放射性物质浓度,并跟国际原子能总署于2022年採取的样本相比,分析今年8月首波「核处理水」排海后,放射性物质浓度是否产生变化。
国际原子能总署于9月召开年度大会时,代表中国出席的中国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刘敬称福岛的「核处理水」为「核污染水」,并强烈谴责日本,称「『核处理水』排海对海洋及生态环境影响具极高的不确定性」,并主张「国际原子能总署必须建立长期且有效的国际监测机制」。
当时代表日本与会的科学技术政策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则表示,日本会持续与IAEA合作确保安全,至到排海结束。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曾针对「核处理水」排海表示,「日本是根据国际标准做好安全上的万全措施来实施」、「从科学观点来说,并没问题」。
福岛第一核电厂2011年3月遭受东日本大地震(台湾称311大地震)带来的海啸侵袭,引发炉心熔毁,为冷却熔融核燃料团块,又制造出污染水。营运福岛第一核电厂的东京电力公司(简称东电),利用净化装置去除氚以外的多数辐射物质,最后变成核处理水,贮存在福岛第一核电厂腹地内。
东电将首波核处理水稀释到每公升含氚量低于1500贝克后,于8月24日至9月10日排放首波约7800吨的「核处理水」入海,在10月5日起估计耗时约17天,排放第二波经过稀释的「核处理水」。
而每公升含氚量低于1500贝克,低于日本国家标准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饮用水的含氚上限标准。
中国政府强烈反对「核处理水」排海,自8月24日起以食品安全等为由,全面暂停进口原产地为日本的水产品。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