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兼作家陈耀昌在某次的计画中发现英国爱丁堡大学收藏4具可能和「牡丹社事件」有关的台湾原住民头骨,原民会透过交涉后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同意,今天举行遗骨返还仪式,也是台湾原住民族社会要求国际返还祖先遗骨的首例。
原民会表示,基于联合国原住民族权利宣言第11、12及第31条精神,原住民族有权将遗骨送回原籍,且各国应设法让原住民族能够取得国家持有的遗骨,并将其送回原籍;秉持如此的精神,原民会主委夷将.拔路儿2021年11月代表族人致信向爱丁堡大学校方正式提出返还要求,2022年7月爱丁堡大学透过外交部驻英国台北代表处爱丁堡办事处转达,同意返还遗骨。
夷将.拔路儿表示,希望遗骨返还的过程以及传统祭仪的进行,部落族人及社群集体能够从中得到抚慰,自伤痛与失落中疗癒,扭转殖民遗绪及其复杂歷史对当代的影响,以实际的归还行动,促成人类社会更重视原住民族的人权。
据文献记载及调查研究,爱丁堡大学所收藏的4具原住民遗骨是1870年代由当时任职于日军的美籍军人取得后,交予美籍医师,后又辗转交给出身爱丁堡的动物学家,并由他于1887年带回到故乡爱丁堡,爱丁堡大学校长William Turner 1907年发表4具遗骨的研究,遗骨也自此停留在爱丁堡大学解剖学科进行收藏,保存至今。
原民会教育文化处副处长Biung Takisvilainan表示,4具遗骨推测是高士佛部落或牡丹部落遗骨机率最大,将于11月6日暂时安置于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等候牡丹乡各部落研商共识后续安置的措施。
夷将.拔路儿强调,原住民族要求返还遗骸的权利是明载于联合国原住民族权利宣言的条文,盼透过遗骸及文物的归还议题,提醒国际社会共同关注、尊重并落实原住民族的伦理价值及文化权利。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