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全球2050年碳中和趋势浪潮,与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今年10月试行,将于115年正式上路,首波纳管范围包括钢铁制品及螺丝、螺帽等产业。
中钢为因应CBAM带给产业成本或营运面向的衝击,不仅自身加大力度推动减碳工作,建置产品碳含量盘查能力,近期更成功开发易加工、省球化、高强度以及表面无线缝(seam free)的精致棒线产品,降低业者生产成本及排碳,提升产品品级,另搭配技术支援及碳管理辅导团服务,强化国内扣件业者接单竞争力。
中钢表示,扣件产品被誉为「工业之米」,是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关键零件,例如螺丝、螺栓、螺杆、螺帽、华司、固定片等,其体积有大有小,小至手机、表件使用的精微螺丝,大至有应用于离岸风机塔架的大螺栓,杆径范围从1 mm至60 mm以上,最大差距高达60多倍,且强度差距也是极大,较弱的300MPa铆钉与1400MPa的高强度螺栓也相差4倍多。
中钢为满足下游客户产制多样化的扣件产品,长期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开发量身订作的棒线钢材,包括碳含量小于0.01%的极低碳软钢到中高碳合金钢,品项多达500种以上,也因为中钢供应种类齐全、物美质佳且交期短的棒线产品,加上国内业者的打拚努力,扣件产业年产值约新台币2,000亿元,出口量长期在全球排名前三大,为台湾赢得「扣件王国」美誉。
扣件产品在成形时一般必须经过冷打加工制程,小型扣件也因为本身体积小及每批生产数量庞大,国内业者会面临产品出现冷打裂缝且不易检出的状况,因此生产扣件使用的钢材硬度不能太高,表面品质要好,才能降低「冷打裂」机率。
中钢依扣件业者的生产制程要求下,积极发展独特的控轧控冷生产技术,陆续开发出省球化、低硬度易加工的产品,帮助下游客户省下为了软化钢材所需要的球化热处理制程,可进一步降低业者生产排碳及成本。
此外,中钢也透过精密轧延与监诊技术的开发,以及钢材微观组织的控制与表面品质的改善,使钢材表面品级从少线缝(seam less)精进至无线缝(seam free),有效协助业者进一步降低扣件冷打裂的发生。
近年来国内扣件业者面临中国大陆、东南亚国家低价扣件竞争,为协助扣件产业往高附加价值扣件市场发展,中钢与高雄科技大学共同成立扣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产业界持续性的技术支援,也整合中钢、高雄科技大学与金属工业研究发展中心三方原各自的扣件云平台,三云合一成为「台湾扣件产业服务云」新平台,新平台不仅具备国内外扣件买家商业媒合服务功能,也朝产品高值化、设计智能化、制程智慧化和资讯数位化四大目标,持续优化平台效益。
中钢强调,该公司秉持「客户好,下游好,中钢才会更好」的理念,今年上半年成立碳管理辅导团队,向客户分享国内外碳管理趋势资讯,也以手把手的方式带领客户一步步完成碳盘查诊断,并针对盘查结果找出客户制程排碳热点,再以节能诊断方式提供客户量身订做的减碳方案,碳管理辅导团截至目前已诊断出每年至少3,000吨的减碳潜力。展望未来,中钢不仅持续落实减碳,供应低排碳钢品,也结合相关技术服务资源及碳管理辅导模式,多管齐下加速国内扣件产业升级转型,因应国际碳关税挑战,也实践中钢「价值共创」的愿景。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