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香草9成仰赖进口,彰化唯二的香草农刘煌基,2016年投入香草种植,成功种植稀有的「大溪地品种」,背后支持其前进的好食好事基金会「食农创生计画」幕后推手基金会捐助人代表魏应充,18日到访刘煌基农场,魏应充说,看到彰化许多荒废的农场其实很不舍,盼能透过基金会的协助,帮助更多青农做好创业管理及了解销售通路趋势。
好食好事基金会启动台湾第一个以食农为主题的地方创生计画「好食好事食农创生计画」,投入团队实地辅导、业师培训、品牌行销设计课程等资源,18日好食好事基金会捐助人代表魏应充,特别到访彰化4家创生团队,包括北斗田野勤学、社头半线香草园、福兴晨照农场及埤头艺龙种苗场。
半线香草庄园老板刘煌基表示,他2016年投入香草栽培,从种植到开花需经歷3年漫长的时间,不过重要的是后续杀菁、发酵、乾燥等层层的工法,才能产出美味的香料,目前园区内1.5分地每年能收成450公斤的香草荚,但只有约50公斤能够合格制作成香草原料。
刘煌基说,香草是高经济作物,但必需要做后端的加工才能提高价值,香草的青豆荚每公斤大约800至1000元,但制作好的香草熟豆荚,每公斤卖到1万5000元左右,这都多亏好在好食好事提供很多协助与经费挹注,未来将扩大面积,投入光电板、减少碳足迹等,也期盼好食好事基金会能够继续支持。
魏应充表示,每当他回到彰化,看到许多荒废农场、农地心里都相当不舍,年轻人卖掉不舍,要种地又不知从何下手,过去好食好事「食农创生计画」放在全国,但他出身彰化永靖,因此希望基金会能够更照顾彰化,因此今年主动辅导彰化6家彰化在地青农团队,协助年轻创业者,让当地风土农产、美食与服务加值,提升竞争力和知名度。
魏应充说,好食好事成立宗旨是希望能够帮助青农创业育成,当时刘老板说种植香草只有3%的成功机率,但透过基金会的协助,投入资源、专业的业师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如今4年过去了,半线香草庄园日渐茁壮,也希望能让更多人关注青农返乡与农村新创团队发展议题。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