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市芦洲少年福利服务中心是当地「少年的最后一张网」角色,负责照顾三芦地区被社工和学校体制排斥的孩子,许多青少年在此得到新生,26岁的花花(化名)就是这里的「毕业生」,她曾辗转于多个寄宿家庭,年少时更因心中的庞大不安全感而开始四处偷窃,所幸在社工高佩熏的陪伴下逐渐走回正轨,花花则期盼用自己的故事带给其他迷途中的孩子力量。
花花回忆,国中时期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芦洲少年福利服务中心,芦少在据点内营造温馨氛围,有厨房提供晚餐外,还有K歌室、电竞房和拳击间等各种休閒空间,每天晚上都有许多10多岁的孩子在此玩得不亦乐乎,她起初是抱着「来玩」的心情加入,在社工日復一日的陪伴中感受到动人的温暖。
花花提到,父亲长期家暴和酗酒,母亲在她出生没多久后便不堪暴行离家,她与哥哥只能辗转于多个寄宿家庭中,但哥哥有一天也突然消失,她自觉举目无亲,只能透过不断的偷窃以慰藉心中的安全感。
「什么都偷,我觉得我应该有却没有的都偷。」花花回忆,寄养家庭虽有提供物质支持,但她始终认为「这是寄妈给的」,抱持「虽时都会被收回」的不确定性,因而会偷拿同学或朋友的各种物件,小自髮圈文具,大到化妆品或衣物,也因此备受师长和其他社工的冷眼,直到遇见高佩熏才让她重新学会信任。
「会开始相信佩佩(高佩熏),是因为我发现不论自己怎么说谎,她都会相信。」花花说,她自幼远离父母,自认「连爸妈都不爱,有谁会爱我」,但她发现高佩熏会相信她的一切说法,投注大量时间倾听她说的每一句话并铭记在心。
花花提到,高佩熏愿意陪她逛街、散步和唱歌,而她当时因无人教导而不擅长清洗内衣裤,高佩熏发现后还会手把手的教导她清洁,她逐渐发现高佩熏似乎是位「不一样的大人」,当不安全感逐渐消散后,偷窃和说谎的行为也就慢慢改善。
而花花国中毕业后选择进入技职体系,开始学习美容美髮,并在理髮店打工担任学徒,但寄养家庭的孩子到了18岁,就得离家并自食其力,她在高中时就被生活压力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在未成年前就到八大行业上班,高佩熏发现后及时通报,这才让她远离复杂环境。
「如果没有遇见佩佩,我的人生应该会满惨的。」花花哽咽表示,她毕业后不断工作,目前凭藉积蓄开创一间属于自己的美容护理店,凭藉专业服务和细致手法深得客人喜爱,如今生活逐渐稳定,她与高佩熏及芦少社工也保持密切联络,并积极参与芦少的活动,期望用自己故事给迷途中的孩子力量。
高佩熏提到,大眾时常会将行为偏差的少年定义成「坏孩子」,却会忽略他们背后的家庭问题,往往是因无人教导或没人关心才会长成「不被社会喜欢的样子」,但有些孩子想要改变,而改变往往需要时间,期盼大眾能多给他们一些关怀和包容,让他们能摆脱歧视,重新拥有回归社会的勇气。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