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今邀海委会主委管碧玲就「金门撞船案:翻船执法过程及后续处理」专案报告,针对海巡执法过程是否发生碰撞,管碧玲强调,碰撞和撞船不同,海巡第一时间的社会沟通确实不足,但登检本身就是持续调整位置、持续碰触的过程,碰撞是必然,并称她的说法从未反反覆覆,「认知作战加诸于我身,我承受下来,但我是不接受的」。
立法院内政委员会上午邀请海委会、陆委会、国防部就「金门撞船案:翻船执法过程及后续处理」专题报告,并备质询,此前爆出管碧玲将召委高金素梅拍板的专报名称改为「取缔大陆籍快艇事故案」,且内文只字不提碰撞等词,遭到在野质疑。
国民党立委许宇甄指出,金门地检初步厘清,海巡在查缉过程中确实发生「船对船的碰撞」,现在要厘清的是,意外是因海巡执法追撞所导致,还是大陆渔船闪避而自撞导致,或是双方追逐引起的追撞,究竟是哪种型态?为何海巡署都不说,直到生还渔民说出是因我方取缔追撞,海巡才开始解释,却又拿不出相对应的证据。
管碧玲强调,海巡署不可能隐匿,包括是否碰撞与是否有录影带,「他们没有要隐匿」,第一时间就跟检调做全部的报告,但海巡第一时间的社会沟通确实有不足,因为海巡语言和社会语言不同,登检本身就是持续调整位置、持续碰触的过程,也重申碰撞和撞船不一样。
国民党立委牛煦庭接续质疑,海巡称碰撞是执法的常态,表示确实有碰撞事实,但第一时间说大陆渔船蛇行翻覆,后续又说碰撞,似乎有争议,如今又在争执碰撞和撞船,实在很无聊,社会要知道是两船有没有碰在一起,何况海委会最后又修改报告名称,质疑海委会颠三倒四。
海巡署舰队分署长廖德成表示,执行登检过程中,两船擦撞、碰撞是常态,至于碰撞大小是否导致大陆渔船因此翻覆,仍待地检确认。管碧玲补充,在海巡的语言中,登检是包含持续碰触的过程,碰撞是必然,但她明白这跟社会沟通语言不一样,并称自己说法并未反覆,「认知作战加诸于我身,我承受下来,但我是不接受的」。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