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两会正在进行中,未来两岸关系动向备受关注。学者认为,总统大选后大陆对台步步逼近,想要用和平方式来改变现状,我政府面临巨大压力。此外,在不触动美国及国际利益下,大陆将把美国大选前视为「战略机遇期」,对台步步进逼「切香肠」。

国立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6日举行「解析2024年中共全国两会」座谈会,政大国关中心主任寇健文与东亚研究所特聘教授王信贤都谈及两岸议题。

在大陆国务院总理李强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删除过往惯例出现的「和平统一」用词,引发外界揣测。但寇健文强调,自「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提出以来,儘管相关表述或回应在字面上略有不同,但大陆对台政策都具有很强延续性,虽然过程中会「进两步退一步」,但总体方向未变。

寇健文续指,短期是因应环境需要所做的权变,如果只是策略性、战术性的转进,并不代表对台有结构性转变。他认为,大陆现在对台是步步逼近,积小胜为大胜、从量变到质变,想要「用和平方式来改变现状」,如此台湾政府压力会更大。

王信贤分析,总统大选之后大陆的各种行动,首要目标是对520就职演说施压,其次是测试蔡赖团队在交接过程的态度,最后是测试国际反应。由于拜登政府不希望台海问题成为大选主轴,因此在不触动美国及国际利益下,大陆将把美国大选前视为「战略机遇期」,对台步步进逼「切香肠」。

值得注意的是,王信贤指出,今年对台工作会议提及「巩固扩大国际社会坚持一个中国的格局」,他认为,中共近年致力于歷史诠释权与话语权,包括在国际场合针对开罗会议、波茨坦宣言、旧金山和约、联合国2758号决议案等进行歷史宣示。

此外,关于对台法理斗争、法律战,王信贤说,本次两会虽无相关议程,但大陆对这些法律应都已有所准备,随时可能推出。例如,反分裂国家法可能更明确所谓「採取非和平方式」,并将习近平的对台政策思想、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台内容写入;促融法律方面,则需注意是否推出两岸经济社会融合法。

王信贤还指出,因对赖清德不信任,北京对赖政府将是全面性的观察,而不限于其两岸与外交政策,还包括「文化去中化」等各方面政策。寇健文则认为,两岸的私下沟通(如密使)能避开民意压力,否则只透过美国处理,台湾战略自主空间会被压缩。

#中国大陆 #台湾 #两岸关系 #寇健文 #王信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