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一名1岁多的男童因母亲入监无法照料,经社会局和儿福联盟转介给刘姓保母照顾,但去(2023)年12月间男童突然送医身亡,生前疑似遭保母凌虐。对此台北市长蒋万安12日表示,男童年纪介于自己的二宝与三宝间,也让他相当心痛。事发后更有人劝他等行政院、卫福部把话说清楚,儿福联盟好好面对争议,不要「公亲变事主」,不过他自己则认为「没有人是局外人」,并提出四大点要求社会局积极处理。

蒋万安表示,近日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保母虐婴案,也让他深深感到痛心、难过与不舍,尤其男童的年纪仅在二宝与三宝之间,每当想到这样的事情如果发生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他的心会有多痛,就更能从自己的心出发,深刻理解和体会整个台湾社会对这类事件的深恶痛绝。

蒋万安透露,事发后有人劝他,要等行政院、卫福部先把话说清楚,要让儿福联盟好好面对争议,不要公亲变事主。但是在虐婴案之前,在男童短暂的童年之前,在任何与儿童生命安全相关的案件之前,「没有人是局外人」。尤其他曾对市府团队说过,「寧可管太多,不要管太少;寧可捞过界,不要三不管」,该说的话还是要说,该做的事还是要做。

蒋万安强调,他除了要求社会局全面清查,并提出策进作为外,也提出四点呼吁:「社会安全网不能沦为口号,所有人都要动起来」、「孩子的身世不能成为藉口,反而更是政府强力扮演好自身角色的关键理由」、「针对『全日托育』儿童,全面增加访视频率」、「保母的推荐与评鑑,训练与领证」。

蒋万安说,中央与地方要共同打造一张能够接住沉默无声者的安全网,把该纳入的各方都纳入。中央与儿福联盟要面对问题,清查责任,检讨过程,提出解方;孩子由新北出养,中央委办给儿福联盟合作,儿盟所委托的保母则是在台北从事居家托育,如何打破本位主义,在委托方、承办方与保母辖管方之间建立一个共访机制,一定要请中央整合协调,透过中央、地方的携手合作来完成。

蒋万安强调,男童是一名「收出养前的保母托育儿童」,依现行中央法规,全日托育儿童一年访视4次。但就是因为孩子的背景特殊,政府更要扮演起家长的角色,付出更多的关怀。呼吁中央通盘思考,考量孩子的背景,对访视的次数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也要求社会局,针对收出养前的保母托育儿童,要改成每个月访视一次,而且要能够看到儿童、观察到儿童身心情况才行,这是必须遵行的原则。

此外,长时在保母托育地生活的孩子,更需要政府协助守护他们的安全,台北市社会局要主动把访视频率调整成一年6访;至于「保母的推荐与评鑑,训练与领证」,是很多家长关心的议题,社会局要提出规画和检讨。对于孩子的守护计画,也要推出通盘作为。

蒋万安直言,一岁多的男童,本只是暂时栖身在保母托育系统之中,等待着他的应该要是出养之后的新生活,与平安快乐的童年;但是最后一切却停格了。政府应该扮演的角色,不是停下来,而是站出来;孩子与家长想要看到的,不是互推而是合作。深刻的痛心之后,要带来深刻的反省,「我们不能只是祈祷失去生命的孩子去了更好的地方,而是要把孩子的生活环境打造成一个更好的地方。」

#蒋万安 #虐婴 #社会局 #台北市 #保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