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三会20日举办3月份例会,并邀请碳权交易所田建中进行专题演讲。林伯丰致词时指出,当前首批碳权有27个买家都是台湾企业,成交约8.8万公吨碳权,成交金额约80万美元,但这批碳权商品不能抵减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目前也无法抵减我国碳费。
林伯丰碳权交易提出六大建议,第一要求国际碳权交易平台应力求透明化并与国际接轨。第二是增加国际碳权交易平台碳权商品的多样化,将自然碳匯纳入。第三则是加速设立国内碳权交易平台,以及国际碳权可以抵减国内碳费的立法进度
。
林伯丰说,第四点希望台湾企业投资境外减碳与取得碳权后,可以用于企业国内抵换或交易空间,并提高国际认可的自愿性市场碳权(VCS或GS)抵换量。第五积极推动碳盘查验人才培育,以确保国外碳权专案品质。
最后,林伯丰建议,全世界只有台湾实施「碳费」,课徵标准应将CPI纳入考量,且初期不应超过新台币100元,以免造成绿色通膨。另外在台湾有被课徵碳费的商品,进口相同的商品也应课徵碳费,同时检讨货物税课税项目。
林伯丰会前受访也提到,政府应对进口产品课徵碳费,既然国内产品也要缴碳费,那国外产品也要一视同仁才合理,才不会影响台湾工业竞争力。
至于碳费课徵标准,林伯丰认为,在检视稽徵成果、成效与公平性后,再考虑是否往上调整。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