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机场区域是台北市「老城区」且被公认为天龙国的弱势聚落,老年人口超过3成,却也意外衍生出弱弱相助的珍贵情谊。73岁的郑老先生早年是庙会阵头师傅,因喜爱料理而习得一身厨艺,10年前开始免费邀请无家者到其住处用餐,每天都有10多人与他共享晚饭,直到他2020年1月中风才放下锅铲,如今仍心心念念昔日好友「吃饱没」。

郑老先生为人海派热情,在市场深受欢迎,与摊商互动宛如朋友般熟络。(图/赵世勋摄)
郑老先生为人海派热情,在市场深受欢迎,与摊商互动宛如朋友般熟络。(图/赵世勋摄)

3月13日上午,记者跟随郑老先生脚步抵达其住处附近的菜市场,他中风后行动不便,由「台湾优质生命协会」照顾,但仍不让居服员帮他买菜,坚持拄着四脚拐杖,在熙来攘往的人群中缓步前行,而一抵达市场,他的眼神立刻绽放出光芒。

「大哥,今天看起来精神不错喔。」市场的摊商看到郑老先生出现纷纷招呼,态度热情温暖彷佛不是对待客人,而是在与一位友人寒暄家常,摊商们都记得郑老先生的饮食习惯,根据其过去偏好与当令时节推荐最新鲜的食材,彷佛买的不只是菜,而是满满的人情味,这也是郑老先生每周最快乐的时光。

郑老先生不舍无家者无片瓦遮头,为他们掌杓近10年,直到中风才不得不放下锅铲。(图/赵世勋摄)
郑老先生不舍无家者无片瓦遮头,为他们掌杓近10年,直到中风才不得不放下锅铲。(图/赵世勋摄)

独居在南机场夜市的老旧公寓中的郑老先生回忆,他小时候在教室坐不住,十多岁便出来讨生活,曾在舞厅的厨房帮工,也曾在马路铺柏油,又跟着朋友跳阵头,后来自己「出师」担任师傅教导学徒跳八家将并带团去庙会,閒暇时总会到青年公园下象棋,久而久之也就跟当地的「原住民」街友成为好朋友。

「苦瓜镶肉、烫小卷、煎香肠,青菜看什么新鲜买什么,以前煮给他们(无家者)吃也就差不多这几样。」郑老先生提到,他当时租屋处就在青年公园附近,目睹寒冬腊月间,无家者食不果腹、无瓦遮头,加上自己喜欢料理,一时心软便煮好菜带去公园与他们共享。由于自己早已离婚独居多年,之后乾脆邀请他们来家中用餐,虽然自己收入不稳定,有时一个月赚几千元有时几万元,但省吃节用些,每个月拿出数千元照顾这些食客还是可以的。

「他们来我家像『行灶脚』,吃饱了也不走,就帮我扫地拖地倒垃圾。」郑老先生回忆,当时他的住处俨然成为街友「深夜食堂」,每天都有10多人一起吃晚餐,欢声笑语在房内久久不散,客人们还会为他打扫卫生,即使自己是领政府的补助过生活,他也不曾计较过买菜钱,毕竟多少仍有些积蓄,而这一煮就是10年,用饭菜建立出彼此超越血缘的大家庭情谊。

随着自己年老中风,郑老先生和街友老友的晚餐聚会也因此中断,这两年老友们一个个相继离世,让郑老先生心情低落,不愿再回想与老友们互动的细节,直到台湾优质生命协会立案照顾他、每周访视,才终于让他重拾对生命的热情。

更多 CTWANT 报导

#南机场 #街友 #无家者 #中风 #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