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海军正在评估如何让自主无人战机上航母的初期阶段,但海军负责无人机项目的高级官员说,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这些无人机得要价格低廉,每架最高售价不能超过约1500万美元(约4.8亿台币)。
《突发防务》(Breaking Defense)网8日报导,美国海军无人系统和武器项目主管泰德福(Stephen Tedford)说,为了压低价格,海军很可能会牺牲每架「协同作战飞机」(CCA)的使用寿命。一架无人机的生命周期不必超过 40 年,但能从航母甲板上弹射和回收几次,以执行监视和打击任务,最后以充当自杀无人机的方式结束服役。
「我想要某种能飞几百个小时的东西,而最后它不是目标,就要是武器,」泰德福8日在海-空-太空(Sea-Air-Space)会议的简报会上说,「但我不会让它们持续运作30年。」
美国空军将「协同作战飞机」视为重大技术开发的优先项目,但海军自从2016年取消无人舰载空中侦察与打击机(Unmanned Carrier Launched Airborne Surveillance and Strike)计画以来,就相对较少提及会如何将无人战机纳入战斗机队。
不过,那可能很快就会改变,泰德福说,海军「正在」启动「协同作战飞机」计画分析。而最初的重点,就是研究无人机所需的酬载量、感测器和任务系统等,以加强如F/A-18E/F「超级大黄蜂」(Super Hornet),还有F-35等既有战机的战力。他并透露,预定目标将是在2025—2030年间部署舰载无人机。
此外,泰德福说,对美国海军而言,波音(Boeing)正在开发的 MQ-25无人加油机仍是主要的无人机优先选项。他指出,MQ-25正按照时间表,将于明年首飞,并预定2026年发挥初期战力。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