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美国总统下任参选人无论是拜登还是川普,都对中国大陆採取强硬的姿态,尤其在贸易这一方面,认为中国大陆赚取美国过多的钱,加收关税就是美国对付中国大陆的其中之一手法。
经济学家表示,对进口产品以及提供服务徵收的关税,会使得进口商品更加昂贵,消费者就会被迫选择较便宜的国内市场,在需求增加之下,也可能创造就业机会,这也是当权者所乐见的。
不过,部分专家却认为,关税干扰了市场自由供需原则。一般来说,关税是政府的收入来源一部分,有可能出于民族主义或政治考量来徵收,以支持当地产品和选民。还有在关税的保护下,国内产业可能缺乏创新能力,以及无法提高效率等。
从长远角度来看,如果每个国家都利用徵收关税来保护自己的市场,广义来说几乎没有人会真正从中获利,例如,物价可能会上涨,而东西的品质却没有相对来得好。
中美关税大战其实没这么单纯,为什么从中国大陆千里迢迢进口到美国的产品,有些甚至还会比美国国内制造的要便宜许多。经济学家解释,因为中国大陆在生产方面享有优势,像是便宜的水电、劳工薪资低,还有规模经济等。
邓小平在1978年底喊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陆就变成世界的工厂。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大陆採取不公平与非市场机制的作法,例如强行要求它国技术移转,以及不当使用智财权等。
现在有如此多的西方企业都在中国大陆设厂,在有利可图下,任何不利的情势似乎都可以容忍。经过这40多年,中国大陆在各方面都已茁壮,并大到可以跟西方列强竞争。
为了抑制壮大的中国大陆,美国已开始全方面打击,目前也就对多项产品加徵关税,像是钢铁和铝、半导体、电动车、电池、重要矿产、太阳能电池、船上到岸边的起重机,以及医疗产品等战略物资等。对于电动车等特定产品,关税从25%大幅度提升到100%,太阳能电池也从原本25%增至50%。
经济学者认为,任何形式的关税都会影响自由贸易的进行。世贸组织(WTO)以及关税暨贸易总协定(GATT)等国际贸易组织,都曾试着要降低关税,促进世界贸易活动能健全地发展。
再者,美国也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来防止中国大陆成长,近年来说有两党基建法(Bipartisan Infrastructure Law)、晶片法(CHIPS and Science Act)以及通膨降低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等,外界不禁要问非洲的肯亚有这些法律吗?
分析师指出,美国政府要达成自己的目的,不惜破坏中国大陆的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所谓的比较优势,简单来说是当某国生产部分产品时,较其它国花费较低的成本。
至于美国为何要选择上述产品大加关税,可以从战略方面来看。就以汽车电池中的锂来说,万一中国大陆全面掌控这种关键金属,就可以控制全球供应链以及经济命脉。这些天然资源就像是未来的石油一样,美国要确保自己也能自力更生,不依靠其它国家。
除了制造业,中国大陆企业现在也在不同领域展露创新的头角,例如华为以及海尔等。作为回报,中国大陆日前也宣布,要对从美国进口的几10亿美元商品加徵关税。
经济学家表示,大国间相互竞争有很多种制衡方式,树立贸易壁垒就像摘矮树上丰硕的果实(low-lying fruit)一样容易,但美国政府真的要如此做吗,因为可能造成两败俱伤,进而影响到全球各国。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