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运输研究所运用AI与物联网的AIoT整合技术,开发电动公车智慧充电管理系统,针对电动公车特性、客运业者营运需求及电力供应状况,优化充电作业,透过实际以全台最多在台北士林停放64辆电动公车的充电站验证,证明採用智慧充电管理系统的电动公车可延长电池寿命约20%,场站人力成本可节省30至50%,场站契约容量可下降30至50%。目前台北市2大客运业者首都集团与中兴集团皆已採用,并已扩散应用至台中市及新北市多个电动公车场站。
运研所指出,我国2022年公布「台湾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总说明」,提出12项关键战略,其中「2030年市区公车全面电动化」是运输部门达成2050净零转型目标非常重要的计画。近年在客运业者、县市政府及交通部合作努力下,国内累积电动公车数量已突破1800辆。但随电动公车数量增加,如何有效管理庞大车队的充电需求集中和能源分配,成为急需解决的新挑战,若无法克服此问题,将影响客运业者导入电动公车意愿。
运研所表示,有鉴于2030年市区公车全面电动化政策不仅是推动国内传统公共运输业的能源转型,更是产业营运与服务数位转型的契机,为应对挑战,运研所开发智慧充电管理系统并提出4大策略,协助客运业者优化电动公车能源管理、智慧充电与营运管理作业。
4大策略包括统一充电介面,跨部会协调制定统一充电标准和介面,确保所有电动公车在任何充电站都能快速充电,提升充电便利性;建立交通大数据平台与AIoT物联网技术,随时监控和管理车队的充电状况,优化充电资源分配,减少充电成本和能源浪费。
以及跨单位合作测试与智慧充电部署于电动公车场站,在实际营运场站中测试和部署智慧充电管理系统,确保系统功能符合客运业者需求;智慧充电管理系统补助政策,鼓励客运业者採用这套系统,加速智慧充电管理系统的普及。
运研所提到,电动公车本身除是运输工具外,也可视为巨大电力能源储存设备,将离峰时剩余的电力储存在公车上,弹性规画应用电动公车车队上所储存的电力,在电力供应紧迫时,应用物联网与V2G技术,将电动公车的电力机动回馈支援关键基础设施或区域电网所需电力,强化智慧城市能源管理与区域电网韧性,确保每一度电都发挥最大效益。展望未来,电动公车智慧充电管理系统不仅能提升电动公车充电效率,还可为未来智慧城市的能源管理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运研所表示,将持续延伸发展智慧充电技术至跨充电场站、跨客运业者及跨系统的电力管理调度,提升系统可靠度并降低建置成本,并辅导地方政府投入多元车种公共充电站服务建置,针对电动公车与小客车等同时进行充电管理,可望改善国内小客车充电桩不足现况,并提高交通部补助设置电动大客车充电桩的使用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