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放假前,大陆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司司长郭瑞明就近期上市公司股票被实施ST(特别处理)、退市情况答记者问,他提到,今年以来已有33家公司触及退市标准,其中面值退市22家、占比2/3。可对比的是,2023年全年两市共退市47家。

所谓「面值退市」,是指上市公司股价低于面值,出现折价,总市值低于总股本,反映了公司经营状况不佳。设定面值退市条件,是对投资者发出的一种警示信号。

对此,大陆环球网引述业内人士分析,指当前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认识逐渐成熟,更加关注公司的基本面和长期投资价值,对于基本面不佳、盈利能力差的公司,投资者选择透过「用脚投票」的方式加速清退,推动上市公司结构持续优化。此外,对退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立体化追责和投资者赔偿救济机制也在同步跟进,严防上市公司「一退了之」。

郭瑞明也强调,上市公司退市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对于退市前可能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仍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民事、行政、刑事法律责任;证监会坚持对上述主体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对退市过程中的市场操纵、财务造假等行为依法严惩,并多管道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二级市场方面,万得微盘股指数上周遭遇年内第3次重挫,单周跌幅高达10%。有券商分析师表示,小微盘股出现显着调整,更多还是情绪面扰动,新「国九条」之后,过往支撑小微盘股超额行情的因素或将消退;在严监管背景下,未来小微盘股整体难有大的机会。

#退市 #投资者 #面值 #小微 #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