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副国安顾问博明今举办「沸腾的护城河:保卫台湾的紧迫行动」新书发表会,他强调,「吓阻远比战争来得划算」,吓阻在于对做成侵略决定的决策者的心理行动,当侵略方认为透过战争可以遂行目的,就会发动战争,吓阻的目的就在于避免此情况发生。另外,他也提醒,讨好、安抚独裁政权反而会使其认为这是示弱的表现。

博明表示,台湾未来的民主与繁荣攸关世界未来民主与繁荣,而他也在书中强调台湾吓阻力的重要。他强调,吓阻远比战争来得划算,因为战争还有包含人力、经济等在内的代价,国防预算占GDP比例往往只是和平时期的争论,然而若是做出对的选择,军队不需要真正投入战场,只需要累积大量弹药,并训练人民如何使用,就能达到吓阻效果。

博明续指,吓阻其实是一个心理战略,要做的不是吓阻一整个国家,而是做出决策的人,防止做出发动战争的决策者认为他可以透过战争达到其目的。他说,建立抵御入侵的意志并不是具体可以计算的,且可以透过练习,透过建立共同责任,不是将抵御的责任全放在军队身上,而是让整个社会建立集体防御意志,台湾愈有充足的准备,就愈不会面临战争。

博明表示,世界民主国家应该站在一起解决乌俄战争中发现的包含弹药短缺的问题,不要让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认为台湾的危险性仅存在于战争一开始几周,只要打持久战必能获胜,要让他知道我们也能打持久战。

博明也提醒从乌俄战争中,中共也有所学习,其中就包含战争一开始就发动大规模行动,而不是如俄罗斯渐进加大入侵力道,他说明,从2014年俄国吞併克里米亚后,美国与欧洲国家开始提供乌克兰足够的武装,导致乌俄战争开打后,俄国面临乌克兰强烈抵抗。

另外,博明也说,从乌俄战争也可以学到,地理环境真的非常重要,台湾海峡就如「金城汤池」,让台湾变得易守难攻,想要占领台湾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与装备。

不过博明也提醒,国与国的交往不像人与人之间,从歷史记取的教训就是,愈是讨好、安抚独裁者,他们就愈认为我们示弱,进而使他们变得更具侵略性。他也反驳部分政治理论学者所说的「因意外导致的战争」指出,从歷史上来说从来没有一场战争因为意外而起。

#战争 #博明 #吓阻 #认为 #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