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国家随着制造业带动经济成长,正在展现新样貌,不只是世界工厂,更是下一个内需蓝海。

以印度来说,根据联合国数据,去年4月印度14亿人口正式超越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在2023年,iPhone全球总销量不增反跌,在北美、欧洲、中国、日本等主要市场均呈停滞或衰退,唯在印度逆势成长38.6%,一跃成为iPhone的第5大市场。

然而,不只是民间消费,同属内需经济重要部分的基础建设,更是蕴含极大商机。印度台商总会会长何俊炘观察,「新德里到处都在大兴土木,跟30多年前的中国很相似。」

不只新德里,交通基础建设是整个印度发展的重点,由印度财政部每年对交通运输投资的预算来看,从2020年260亿美元增加到今年的653亿美元,短短4年就增逾150%。

交通建设支出增加,汽车销量也同步增加。「印度年轻人多,总得要住房、要买车,这对经济来讲是有动力的。」合成橡胶厂台橡执行长蔡伟强观察,印度合成橡胶产线满载,却仍供不应求,主要就是因为印度汽车销量增加,对车胎的需求大增。

瞄准此商机,相信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的台橡,成为最早进入印度的台湾合成橡胶厂,2010年投资300多万美元,与印度石油公司(IOC)合资,在印度成立ISRPL公司,持股3成,并于2013年完成建厂,年产12万吨的乳聚丁苯橡胶(ESBR),主要供应当地轮胎厂。

但没有想到,自2013年投产以来,ISRPL却缴出连3年亏损、年亏上千万至3亿元的惨澹成绩,这让台橡在2015年开始思考,是否该及时止损,退出印度。这年年底,蔡伟强出任台橡执行长,一进到公司,他就担起决定印度市场去或留的重大任务。

透过一连串的精算原料成本、产能和客户需求后,他得到结论,成本若能调降,就可能让获利转正。蔡伟强最终决定续留印度,因此他便开始着手弄清亏损原委并改善。

从财报数字上,他很快看出端倪。原来,印度的合成橡胶多从国外进口,在地生产的价格免去运费、关税等,理论上应该更便宜,具有相当竞争力。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相反,台橡在地生产的橡胶,原料成本甚至比国外进口还贵。

「最大的挑战就是成本。」蔡伟强解释,他发现,当初与印度石油公司签订的价格合约并不合理,因此他直接找对方谈判,希望针对占原料组成7成的丁二烯重拟价格 。

如此往復沟通数月,最后印度石油公司终于点头,虽然蔡伟强不愿透露具体调幅,但可以肯定的是,经此一役,其成本终于低于海外橡胶。解决了成本问题,下一个挑战是必须促进生产效率。

为了掌握主导权,蔡伟强主动提出愿意承担全部改革成本,包括派台湾员工亲赴印度检视、调整,以及协助轮胎客户取得车厂认证,都由台橡负责。关键是,获利一样以持股分成,「公司赚1块,我分3毛。」蔡伟强指出。

不惜多扛责任,也坚持改革,让台橡印度厂的稼动率从原先4成,一路攀升至如今9成,蔡伟强,靠着果敢直言的「谈判」,带领印度子公司在2017年走出连续3年亏损泥淖,并在随后实现连续7年获利,去年为公司赚进3.4亿元。

展望后市,蔡伟强更乐观表示,印度经济、车市不断成长,台橡也正规画增设第3条丁苯橡胶产线,将既有12吨产能提升至18吨。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
#印度 #台橡 #世界工厂 #蔡伟强 #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