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道光年间北港镇上有一处「聚奎阁」奉祀五文昌夫子,又称文昌祠,是北港科举功名的摇篮,原址不可考。最近小北百货公司租用朝天宫土地开挖施工,地底约1.5公尺处挖到不少陶瓷器,文史团体怀疑是聚奎阁旧址,云林县府文化观光处2日邀专家学者现勘,检视出土的陶瓷器大多是日据时代中后期,与文昌祠的关连不大。
北港朝天宫文昌殿的牌匾上写着「聚奎阁」,源于1839年北港贡生蔡庆宗成立聚奎社,提倡文风并以文会友,奉祀五文昌夫子,也称为文昌祠,庙体在日据时代因年久失修及地震颓圮,1904年神像迁入北港朝天宫奉祀,原址已不可考,但朝天宫迄今维持春、秋二次祭典。
最近有一家连锁百货量贩业者向朝天宫庙方租赁华胜路至大同路附近约500坪素地开店,5月间大举动工开挖施工,地底意外挖出瓷器。云林县文观处日前获报,上月要求地主朝天宫、业者暂时停工进行文资现勘。
文观处2日邀请专家卢泰康、刘克竑、云科大文资系教授曾永宽团队、朝天宫、承租业者、营造厂出席,现场已开挖400坪完毕,出土的陶瓷器经检视主要为日据时期,有1片清代瓷碗碎片、以及朝天宫整修时的大量废弃庙瓦。
朝天宫文化祭祀组长纪仁智表示,他在朝天宫服务30余载,该地多年来皆作为旧文物暂置地。
卢泰康认为,出土的陶瓷器多是日据时代中后期从日本进口的餐饮用瓷,部分是「北投窑」产物。
刘克竑表示,地层砖块多为近代砖土,判断该地为文昌祠旧址可能性不高,但也不能完全排除,处地基皆已完成,再试掘探测意义不大,建议承租业者请文史人士成立小组监看。
文观处表示,地方对于旧址眾说纷纭,一直盼望能找回歷史痕迹;本案建议业主委托「施工监看」,监看原址是否有更多文物出土,监看计画经核备后才能开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