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暑假,当孩子多出很多閒晃的时间,更容易尝试各式毒品,专家向CTWANT透露,15岁前开始使用酒精及药物的青少年,后续出现药瘾的机率高出5倍,而药瘾而中以过动症比例最高,推测身心症状与药瘾会彼此迭加,让脆弱的孩童更脆弱。
北市联合医院松德院区儿少精神科医师赖柔吟表示,初次使用成瘾物质年龄,与后续药酒瘾出现机率有关,在15岁前开始使用酒精及药物的青少年,后续出现药瘾的机率高出5倍。
卫福部心健司司长陈亮妤表示,自己过去所做研究显示,成瘾青少年78%有身心状况,其中最高比率者为注意力不足过动症(ADHD)占比约4成,其次是忧郁症占3成。
该研究是由身心科医师亲自访谈204位士林地院转介至台北市毒品防制中心的青少年,进而发现青少年药瘾问题,可能源自于背后的身心问题。陈亮妤认为,此现象除了医疗问题,更是家庭、社会问题。
陈亮妤说,社经地位弱势的家庭,对孩子身心变化难以立即察觉,特别是ADHD的孩子,可能只认为是好动活泼,假若孩子又不慎暴露在容易接触毒品的环境中,当他们首次碰触毒品,使用后的反应竟能压抑不安暴躁,恐从此步上成瘾之路。
赖柔吟则认为,临床上青少年药瘾常见的共病、多重诊断,包括注意力不足过动症、忧郁症、焦虑症等,包含ADHD在内,许多药瘾少年的共病与特定脑区发展不良有关,虽未必直接与药瘾相关联,但身心症状与药瘾问题会彼此迭加,让脆弱的孩童更脆弱。
法务部保护司科长彭洪丽指出,目前毒品防制是以「个人」为单位,并由卫生单位负责,政府虽已发现毒品使用不单是个人问题,还涉及家庭或是社经等问题,并将毒品防制纳入社安网的一环,但社福系统的架构与毒品防制的架构截然不同,是以「家庭」为服务单位。
陈亮妤表示,在政策上应该「先看到人」,而非依照单位职掌切割,社福单位辅导的脆弱家庭孩子可能有卫政单位应处理的精神疾病,教育单位负责同侪相处问题,社安网最重要的观念是转衔,串连医疗、司法、校园、民间团体等系统帮助药瘾青少年,所以各单位的合作更加重要。
彭洪丽说,为确保后续服务精准度,个案在接受毒防中心服务前,必须至现场接受评估,但各县市仅设有一家毒防中心,对民眾而言近便性不足,经行政院跨部会讨论后,决议由卫福部在目前6个药瘾示范中心、140处毒品相关医疗处遇机构,增设个案报导据点,提升服务可近性,再由毒防中心加强与前述单位联繫,取得评估资料、统一开案。
防制毒品深入社区相当重要,40岁的阿文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在国中时期因同侪的关系,好奇之下误触毒品,国中毕业未继续升学,加入帮派,透过非法管道赚快钱,曾经为了妻小金盆洗手,但鲜少从事正当工作的他,早已与社会脱节,只能接些临时性的工作,加上十年前婚姻失败,丧志的阿文因此罹患了忧郁症,再次接触毒品,复杂的交友圈,使阿文再次跌进毒品的深渊里。
后来阿文接受南投毒防中心的辅导,毒防中心个管员鼓励阿文进入治疗性社区戒瘾,并定时到医院接受药物及心理治疗,成功戒瘾 重新回归社会。南投毒防中心表示,刚开始接触阿文时他的思绪混乱、自我价值感低落,无稳定工作又被许多生活琐事困扰,导致无法稳定接受治疗,与家人间的关系时常产生衝突。
后来在毒防中心耐心陪伴下,慢慢解决阿文生活中的困难,并提供家庭支持服务,协助修復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渐渐地阿文愿意敞开自己的心,分享他的生活,也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主动提出想至治疗性社区戒瘾居住,学习一技之长,最后终于戒瘾成功。
精神科医师杨聪财认为想让青少年远离毒品,强化家庭关系是其中的重要关键,除了保有良好的亲子沟通管道之外,也可提醒孩子毒品危害的后果,以及同侪相处时,不必迎合而失去自已的原则与判断力,同时也要多关心孩子交友状况,才能避免孩子不慎染毒。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