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部将在7日举行下次的「碳费审议委员会」,预估碳费将定案,台湾科技媒体中心3日举行「碳费未来规划的科学建议」记者会,有学者就指出,就算不计入其他如碳费成本外部化、环境效益等因素,那碳费实质费率应至少达每吨500至600元,才能极小化CBAM带来的经济衝击。

CBAM目前初步管制范围为钢铁及钢铁中下游产品(如螺丝、螺栓等)、水泥、肥料、铝及铝中下游产品、电力与氢气等产业,且管制对象可随时间而扩大。

中央研究院经济学研究所助研究员杨宗翰表示,为因应碳泄露风险,欧盟祭出CBAM(俗称碳关税),我国则透过碳费盼减少部分衝击,但却提供许多折扣如2.5万吨K值(免徵额)或2折的高碳泄露系数,反而不利减碳作为,甚至会造成国内碳泄露。

杨宗翰说,环境部虽然确认我国课徵的碳费可以用来抵免CBAM,但据其研究指出,就算不课徵碳费等制度,CBAM仅影响我国经济约0.02%、减碳成效约0.4%,但若为了只为追求极小化CBAM经济衝击,则我国碳费费率应不低于每吨500元至600元,如果考量其他减碳因素,甚至还要更高。

杨宗翰提及,我国碳费有许多独步全球的机制,虽然确定可以抵减欧盟CBAM,但未来大陆、日本、美国及英国都要建立各自的CBAM制度,台湾未来可以抵免吗?

中央研究院经济学研究所兼任研究员萧代基更呼吁,不应仅课徵仅涵盖全国温室气体约50%排碳量的碳费,应该要改从如化石燃料等课徵徵收范围达100%的碳税,且依其研究,就算在2030年课徵939元碳税,对物价影响也不到1%,他更指出,如果在2024年课徵300元碳费,且全数返还给民眾,则每人更可获获6200元。

萧代基更批评,环境部在碳费收费办法中给予业者许多如免徵额度、高碳泄露系数等萝卜(诱因)减碳,反而弱化如碳费等棍棒(惩罚)效果,毕竟依现实经验来看,萝卜的效果往往低于棍棒,更恐会弱化碳费减量效果。

#碳费 #CBAM #欧盟 #减碳 #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