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目前仅针对制造业及能源业排碳大户徵收碳费,涵盖全台碳排约54%,相较欧盟要在2年内达到碳定价涵盖率85%而言偏低,环境部部长彭启明25日接受POP撞新闻访问时被问到「是否医院、大卖场、百货公司也要做?」他说,此为国际趋势,虽然不见得会直接课徵,但会透过油价及电价反映成本。
彭启明说,在上次的气候变迁对策会中中研院前院长李远哲希望增加2030年减碳目标或是在2032年订目标,目前正研拟出更有企图心的目标,「会比原本的24%±1%更有企图心」。
彭启明指出,为抑制全球暖化、落实排碳有价,多国採取碳税(费)或总量管制的碳交易,台湾则採取前者,希望创造经济诱因,就算台湾不做,欧盟也在启动CBAM,日本、美国也有相关研议,不如把钱留在台湾,据预估,若企业均未减碳预估会收取300亿至400亿,若有减碳作为预计会收取60亿元,他以中钢为例,若均不减碳则要年缴60亿元,但若执行减碳作为仅要数亿元。
至于是否会造成通膨?彭启明说,依推估碳费对GDP、CPI影响不到电价的1/10,影响不到1%。
彭启明说,欧盟称未来2年碳定价将涵盖85%排碳量, 或许不见得会直接课徵,但会透过油价及电价反映成本;台湾会稳健上路、精准打击不致影响日常生活,近期通膨不是因为碳费,反而受电费、人力成本影更大,且至今碳费仍未开徵,他提及,如有建商说因碳费未来成本提高10%至15%、房价会更贵,但问过房仲业者也承认影响没那么高。
地方政府疾呼应留一定比率碳费补助县市政府,彭启明说,温管基金用途包括用来补助地方的减碳、调适及公正转型等,也与台中市市长卢秀燕表明「温室气体排放与空污费概念不同」,空气污染主要影响地区性民眾,排碳则为全球,无论按排碳量、人口或气候灾害均不尽公平,还是要透过委员会认定,目前则考虑在温管基金委员会中纳入地方政府代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