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4岁的黄姓奶奶,10年前因肠子沾黏及小肠中风坏死,切除长达190公分的小肠,术后胃肠道吸收不良,难以经口进食,「一吃就拉肚子,很不舒服」。奶奶接受台大医院营养支持团队照护后,透过静脉营养、调整三餐烹煮方式、补充营养品,一年后顺利恢復健康,消化功能也趋于正常。

一般人小肠长度约为200到400公分,切除超过3分之2,就属于大范围切除,吸收功能会变得较差。台大医院营养室主任陈佩蓉说明,当肠道无法消化营养素,患者就容易拉肚子,因此肠胃道患者术后常需要「静脉营养」,不经消化道、从静脉直接注入,也会给予元素配方(太空饮食)。

台大医院外科部副主任吴经闵表示,营养照护是医疗中不可或缺一部份,患者术前术后的营养状况,更攸关手术的成败及康復速度。台大医院今日(25)举办记者会,由院内医师、营养师、药师和专责护理师组成的营养支持团队,及2位病友分享营养照护经验。

陈佩蓉指出,患者在手术、癌症治疗、严重疾病的照护过程中,需要术前、术中、术后的全方位营养支持,在不同时段接受不同营养配方。尤其近年我国肠道手术患者中,满多是癌症问题,手术治疗后还需要接受化疗,「但白血球太低、营养不够,化疗就做不下去」,此时就需要先进行营养照护。

陈佩蓉说明,若术前营养状况不佳,术后併发症发生率、死亡率也会上升,因此术前医师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时,若患者营养不良、贫血、过瘦、血糖过高或营养过剩导致肥胖,以及本身有糖尿病、肾臟病、三高等慢性疾病的高龄患者,都需要营养师介入,先将身体养好才能进行下一步治疗,否则恐增加后续治疗风险。

不过,吴经闵强调,静脉营养黄金时间通常为半年到一年,目标是帮助患者恢復吸收功能、能够经口进食。虽然部分患者可以完全依赖静脉营养,维持生命长达20多年,但通常在使用5到10年后,会出现感染或肝肾功能异常,进而难以维持生命。

吴经闵指出,目前台湾仅针对癌症病人的营养照护给付约500到600点,且台湾住院餐饮费用需要自付,但日本、韩国则有很大的支援,费用支持约1000点,未来学会会持续向健保署争取术前营养评估及介入治疗费用。

#小肠 #静脉营养 #手术 #消化 #营养照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