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许多国际航空公司把往返中国的航线减班或直接停飞,尤其在10月份,西方航空公司停飞中国航线的特别多,其中不乏歷史悠久的知名大型国际航空。许多客源因此流向中国的航空公司,至于中国经济放缓造成出国旅游与国际旅客减少,夹杂着疫情后的国际旅客缓慢恢復,其真正的影响还不明显,但从外航减班停航的做法来判断,未来可能出现不利情况不宜轻忽。
最近宣布暂停航班的公司以欧洲的航空公司较多,包括波兰航空、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航空、汉莎(德国)航空、大英航空、与维珍(英国)航空,其中有数家都是经营了数十年的航线,其停飞的决定让人十分惊讶。按照这些航空公司的说法,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航线因俄乌战争而无法航经俄罗斯,必须绕飞其他国家,造成时间延长,飞航成本上升2至3成,影响了客源,因此决定停飞。
据外媒引述专家分析,原本受到疫情衝击的航空业都认为在2022年底解封后会出现大量的旅游需求,以及大批外国企业高管往返中国的商务旅客,但是与中国经济反弹乏力情况一样,这种大批航空旅客回潮的现象并没有发生。而因俄乌战争引起俄罗斯关闭领空导致西方航空公司必须绕道,则是最现实的眼前困境。但是中国因为与俄罗斯关系良好,仍可继续通过其领空,较西方航空公司节约了更多的时间、机组人员与油料成本。
但成本的增加只是雪上加霜,因为疫情后前往中国的旅客本就不多,除了中国经济反弹未如预期反弹,外国公司也降低对在华经营的期望,商务旅客并未恢復。虽然北京给予十多个国家入境免签证,几件重大仇外事件让外国观光客迟迟未能回温。
其实比欧洲航空更早减班或停航的其他国际航空也不少,例如澳大利亚航空今年7月暂停了雪梨悉尼至上海直飞航班,美国也持续减低飞往中国航班的数量,减班幅度高达2/3,他们认为客流量尚未恢復到疫情前水准。
不过,这些航空停飞中国航线后,反而让中国的航空公司看到机会,他们相信中国的经济与旅游一定会快速恢復,而且没有绕飞俄罗斯的问题,因此大量加开航线与航班来填补这一段空白。例如首都航空、东方航空、南方航空,增加得最多的则属纽澳航线。
有专家指出,欧洲航空公司这次减班停航为何如此集中?除了欧盟对中国政策明朗化之外,每年3月与10月是航空公司调整路线与航次的换季时间,这也是行之有年的惯例,只是这次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调整的航空公司较集中,幅度也较大。这些航空在下一次航班调整时,仍然可以再增加航班。唯一比较决绝的是英国维珍航空,除了取消上海航线与永外停止香港航线之外,连经营30年的香港办公室都撤除了。像北欧航空就声明将继续监控市场情况,未来有机会恢復上海─哥本哈根航线。
疫情解封后大陆官方虽努力营造经济与旅游热络的印象,但是实体经济恢復的情况并仍未如愿,2024年1-8月中国的国际航线客运量达4227.5万人次,同比增长175%,但与2019年同期的4900万人次相比仍有15.3%的差距,若相较于亚洲的邻国日本的外国旅客暴增,民航是班班客满,差距则更为惊人。
至今已关闭中国航线的外国航空公司达到30多家,其中不乏知名且歷史悠久的大型国际航空公司,有些媒体或网民指责这是外国藉机炒作中国威胁论所致,这种论调听听便罢,毕竟外国航空公司在商言商,他们的决策都有一定的商业准则。倒是很多大陆中小城市为建立外国航线,几乎都向外国空提供大量补贴,现在大陆地方财政困难,未来补贴政策恐怕难以为继,这也是影响外航考虑经营中国航线的重要因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