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体重过胖的46岁男子,长期血压都偏高,为了改善健康而积极减重,却始终瘦不下来。进一步探究才得知,他一天吃5、6餐,正餐吃饱后飢饿感很快又来,且经检查确认没有糖尿病。医师指出,男子不是真的飢饿,源头其实来自于进食次数过多,使血糖大幅波动,再加上高压工作,令大脑释放假饿讯号,从而吃进更多食物。
减重专科医师杨智雯在个人粉专发文表示,假性飢饿并非是生理需求导致的飢饿感,常见的引发原因包括血糖波动、肠胃激素分泌、情绪压力或社交情境等,会让人不自觉进食更多。
杨智雯接着说,相关研究指出,假性飢饿与胰岛素反应和飢饿素的变动有关,根据《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的一篇研究显示,血糖在用餐后急速下降时,大脑会启动飢饿讯号,即使当下身体并不真的需要食物。
回顾上述个案,杨智雯提到,男子身高169公分、体重95公斤,血压长期200毫米汞柱以上,还曾一度中风。虽然症状不明显,但出于健康考量,便积极尝试减重,却不甚顺利。深入了解饮食后发现,患者三餐正常且都有饱足,但一天会吃到5、6餐,因飢饿感很快就来袭,以致会吃点心或消夜。原本以为吃多与糖尿病有关,因其有家族糖尿病史,本身体重也过重。
然而,经检查男子并无糖尿病,而问题主要出自于饮食、压力2大因素。杨智雯说明,他的「飢饿」源头来自于进食次数,每次进食都会刺激胰岛素分泌,血糖当然就经常上冲下洗好几回;加上高压工作的生活型态,让大脑长期处于高耗能状态,大脑就会释放假饿讯号,诱导吃进更多的食物。
面对这种假性飢饿,杨智雯建议男子从以下3面向着手改善:
1、喝一杯水等待:感觉飢饿时,先喝一杯水并等待约10~15分钟,因为缺水可能会被误解为飢饿。若飢饿感没了,那就代表只是口渴,身体缺水。
2、增加高纤维食物摄取:选择含高纤维的食物如蔬菜、全谷类和豆类等,这些能延长饱足感,避免身体过快地发出飢饿讯号。高纤食物也能稳定血糖波动,进一步减少假性飢饿发生。
3、调整作息与充足睡眠:睡眠不足会引起飢饿素分泌增加,抑制瘦素的分泌,容易让人感到飢饿。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荷尔蒙平衡,减少假性飢饿的频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