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财务长期面临收不抵支问题,健保署长石崇良抛出改革想法,由于目前健保收入高达75%来自以薪资所得为主的一般保费,仅10%来自补充保费。若要把饼做大,应思考结构的调整,包含房租转售、证卷交易等,若能作为补充性财源,一般保费费率的成长就不用那么快。医界人士力挺指,全球贫富差距正在扩大,这是公平正义的问题,应让有钱的人多付一点。

石崇良9日出席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健保论坛时指出,健保开办近30年,只调涨过两次费率,2002年一般保费费率从4.25%涨至4.55%,2010年调涨至5.17%后,经歷2次调降,2021年才重回5.17%。2021年调高费率后,保费收入仍不足,但遇到经济起飞,靠着补充保费收入维持当年度的平衡。

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9日举行「健保论坛暨医师工会年度大会」,健保署长石崇良出席并以「全民健保现况与改善」为题发表演说。(姚志平摄)
台北市医师职业工会9日举行「健保论坛暨医师工会年度大会」,健保署长石崇良出席并以「全民健保现况与改善」为题发表演说。(姚志平摄)

「30年只调2次,匪夷所思!怎么撑到现在我也不懂」。石崇良说,他认为费率该涨,但要思考收入结构问题。目前健保收入高达75%来自以薪资所得为主的一般保费、10%来自补充保费、其余则为政府负担支出、政院挹注等。假设要把饼做大,要照这样的比例变大吗?还是要调整结构,别让薪资所得者压力那么大。

石崇良透露,未来将扩增健保收入来源,「房屋交易转售那么多钱,是不是可以多一点?」、「证券交易活络也不在保费里面」。若能增加补充性财源,一般保费费率的成长就不会那么快。近期医界呼吁保障点值,留住护理人力,但他认为单看点值太狭隘,以护理而言,2018年以来,政府已挹注超过500亿元,但护理人力只从10.4万增加至10.8万,若回头检讨,过去的预算到哪里去了?

嘉义阳明医院院长谢景祥认为,保费的收取是公平正义的问题,不只是台湾,全世界的贫富差距都在恶化中。以医师来说,收入应是台湾的前5分之1。高收入的人和低收入者的财务差距,主要是因资本利得的影响,包含投资和房子,因所得税课不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谢景祥说,健保应是有钱的人多付一点,没钱的人少付一点,房屋、证券交易的收入一定要增加。石崇良表示,目前GDP的成长和家户所得的成长是偏离的,因此健保收入也要一併讨论,未来拟透过税收方式,将房屋、证券交易的收入挹注见健保。

除此之外,补充保费也将改革。石崇良说,未来补充保费的费率将与一般保费脱鉤,其6种收入来源(高额奖金、兼差收入、执行业务所得、利息、股利与租金),将各自订定费率,不见得都要一样。另也要考虑增加财源,未来可能不只6种,而要扩大补充保费的收取。如此一来,除可因应少子化、高龄化造成的财务衝击,也能兼顾世代正义。

台湾医务管理学会理事长洪子仁表示支持,健保的精神是有钱的帮助没钱的人,健康的帮助不健康的人。除前述作法,像日本营业税增加1%也是个方式,毕竟经济好的人会消费,可从这当中多缴件给健保、帮助弱势。至于补充保费,因现行有许多规避方式,例如有人会将收入拆单,这部分也应提出解方。健保改革已提了很多年,不应该都是「坐而言」,已是时候「起而行」,该修法就儘速修法,否则倒霉的是70万名医护人员和医院。

#健保 #保费 #收入结构 #石崇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