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北京城镇地区供热面积约10.58亿平方米,其中居民集中供热面积达6.9亿平方米。在供暖季前,北京市对锅炉、管线和阀门等设备设施集中排查、消除隐患。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供热管理办公室主任胡荻说,对上个採暖季发生问题比较多社区,集中问题梳理,特别是对供热系统和设备设施当时出现故障的,集中维修和更新改造,今年一共更换1882公里老旧供热管线。
除了维修设备设施,今年北京市供热企业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比如针对供热主管线,供热企业在热力井里安装7900套监测感知装置,可即时採集井室里温度和水位,发现异常后精准报警。
京能集团北京热力科技资讯部业务经理辛瑞峰称:在换热站入口也设置了温度、压力和流量採集器,也是即时上传到生产调度平台,可以检测供热品质,居民家中安装室温检测装置,通过使用者实际住家室内温度,做供热质检。
北京新能源供热资源储量丰富,特别是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去年11月北京市提出,到2025年力争新能源供热面积占北京市供热面积比重达到10%以上。
华能北京热电厂是北京市重要的电源、热源支撑点,生产热量约占北京市集中供热量的三分之一。从去年底开始,该热电厂建成投产了烟气余热深度利用设备,将发电过程中排出高温烟气充分利用,进一步推动应用新能源供热技术。
华能北京热电厂热机专工王海浩指出:通过在烟气排放通道尾部内置板式换热器,将八十多度的烟气通过余热利用系统降到三十五度,然后将四、五十度的烟温差进行换热,利用余热系统对外供热。在整个北京今年的供暖季,通过余热利用系统,增加供热能力三百兆瓦,增加供热面积将近七百五十万平方米,能够节省天然气将近八千万立方米。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些新建住宅楼和办公楼则使用地源热泵技术供热。通过打井,将换热管路埋至地下150米深地方,利用地下土壤巨大蓄热能力,把热量从地下土壤中转移到建筑物内,这种新能源供热技术更加高效节能,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小,运行起来更稳定。
北京燃气集团副中心6号能源站负责人乔占江表示:副中心6号能源站绿色供暖面积大概是五十万平方米,整个供暖季二氧化碳减排大概是六千吨。根据天气变化,随时调整供水温度,保证供暖服务稳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