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气候变迁与抗药性问题,甜菜夜蛾的防治难度逐年增加,对宜兰县名产的三星葱蒙受虫害打击,为此农业药物试验所成功研发的「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水分散性粒剂」,为首例国内本土病毒型杀虫剂,透过水分散性粒剂技术突破冷链限制,带动本土病毒产业发展;农药所表示,预计明年与厂商合作力拚量产上市,未来也可望外销东南亚。

农药所介绍,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不同于细菌或真菌,因病毒必须在活体内培养,过去受限于高昂的生产成本及制剂技术缺乏,导致无法商品化,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为解决这一难题,农药所成功建立了标准化的养虫流程,打造稳定的生物反应器来培养病毒,为后续的自动化生产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

农业药物试验所成功研发的「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水分散性粒剂」,为首例国内本土病毒型杀虫剂,透过水分散性粒剂技术突破冷链限制,带动本土病毒产业发展。图为研究员宋孟真。(黄敬文摄)
农业药物试验所成功研发的「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水分散性粒剂」,为首例国内本土病毒型杀虫剂,透过水分散性粒剂技术突破冷链限制,带动本土病毒产业发展。图为研究员宋孟真。(黄敬文摄)

农药所指出,过去田间防治使用的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仅是将感染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死亡之病虫尸体搜集研磨分离后之液体分装冷冻保存,要使用时再从冻柜取出解冻加水稀释喷洒,冷冻贮存空间及成本过高,但此次研发的水分散性粒剂配方与制程,不仅适用不耐高温的微生物,将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制剂化后,产品容易包装与运输,且可在常温下储存长达9个月,不仅突破大部分病毒制剂需低温保存的瓶颈,也大幅提升产品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农药所表示,本土甜菜夜蛾核多角体病毒水分散性粒剂的研发与自动化量产系统的应用,为国内病毒产业发展开创了新机会,为加速病毒的商品化进程,该技术已于今年完成非专属技术授权,预计商业化生产与农药许可证的申请将加速推动。

农药所长徐慈鸿表示,生物农药的推动,是农药10年风险减量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策略,生物农药的标准化与制剂化是一路走来40年来重要的2项技术的突破,后续要将这项成果具体化、产业化,让大家能够确实使用。

朴农执行长林弘人表示,目前正在屏东设立生产工厂,预计今年底竣工,后续会展开试量产跟囤货,力拚明年获得许可证后与三星农会合作,在三星乡当作主要的贩售基地,未来也希望外销至印尼、马来西亚等国。

#农业部 #农药所 #青葱 #农药 #三星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