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制作所的家电向来是品质保证,这10年来,日立在数位、绿能和互联产业方面着墨甚多,加上併购策略得当,受到投资人青睐,总市值甚至衝上日股第3名。
「营业额只有1000多亿日圆的公司,为什么要花1兆日圆收购?」《东洋经济周刊》还原2021年1月,日立制作所常务理事德永俊昭在董事会提出收购案的场景。收购对象是美国新兴的数位工程服务业者Global Logic(GL)。德永的理由是,GL的主要客户都是全球企业,可以帮日立推展的数位平台LUMADA,打响国际间的知名度。
2021年3月成功收购之后,双方开始磨合,经营也渐入佳境。两年半后,2023年度GL营业额比前1年成长22%。这桩併购案除了对日立的业绩有所贡献之外,也让这家日本传统的百年企业,从中学习到如何融合异国企业文化,顺利走向全世界。根据《财讯》双周刊报导,目前日立海外营业额占比已突破6成,达到61%,外国员工人数也占了58%,比日本人还多。
卖掉御3家筹钱 聚焦成长
回想2008年,因雷曼兄弟破产引发金融危机,日立数位媒体和消费产品、电力产业系统等部门业绩大幅衰退,以至于2009年3月底为止的2008年会计年度,净损失高达7873亿日圆,创下当年制造业最大亏损,平均每天损失22亿日圆。
遇到史上最大危机,当时社长川村隆做了一个重要决定,就是在数据中心等资讯领域站稳脚步。他首先善用数位技术,重新分配公司资源,同时重视海外市场。在这样的前提下,日立甚至卖掉有「御三家」之称的上市子公司,分别是日立化成工业、日立金属、日立电线,用卖公司得到的资金,转投资在成长领域。
经过这10年来的努力,日立几乎脱胎换骨。2023年度日立集团净利为5898亿日圆,2024年度可望增加2%,达6000亿日圆,营业额则减少7%,为9兆日圆。日立12月2日股价收3946日圆,5年内股价涨为4.5倍;总市值则达到18兆2959亿日圆,排名日本第4。
符合市场趋势 迎来新商机
日立社长小岛启二接受《东洋经济周刊》採访时说:「我们割舍了上市子公司,而且花大钱併购美国GL、瑞士ABB公司的输配电部门等,投资人原本并不看好;日本企业许多大型的海外併购案都失败,但我们做出成绩。」日立的执行力因此受到投资人的好评。
《财讯》双周刊也发现,除了併购和集中资源的策略成功,选对方向也是V形復甦的主因。日立现在的业务结构主要分成3大领域
文章来源:财讯双周刊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