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2024年新注册晶片企业数量达52,401家,儘管低于2023年,但显示市场创业热情依然高涨。

大陆集微网报导,半导体产业的困境来自于多重因素的迭加。全球市场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转型、贸易政策变化及去库存压力等,令消费性电子、汽车和工业等关键需求领域成长疲软。尤其是汽车和工业部门,表现令人失望,限制了市场扩张。而消费性电子领域则呈现温和復甦迹象,但尚不足以扭转整体疲软趋势。

分析师指出,这一倒闭潮实际上反映了产业重组和内部优化的开始。许多企业透过裁员、减薪和削减成本,试图专注于核心产品和市场,以在竞争中生存。整个产业从裁员到完成洗牌,可能需要约两年时间。

儘管市场面临巨大压力,新注册企业的涌现显示创业者对中国晶片市场的未来仍怀抱信心,尤其是在消费性电子、汽车和人工智慧(AI)等领域。此外,大陆国内採购趋势增强为本土半导体企业带来一定机会。主要国际半导体巨头如德州仪器(TI)、恩智浦(NXP)和英飞凌也对中国市场保持乐观。

然而,产业竞争加剧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投资者和地方政府对晶片设计企业的支持逐渐减弱,使得新创企业在融资、吸引顶尖人才以及提升研发和营运能力方面面临困境。如果无法突破这些瓶颈,部分企业可能进一步落后于竞争对手,甚至引发新一轮破产和重整潮。

随着马太效应愈发显着,2024年或将成为中国晶片设计产业的关键转捩点。在重重压力之下,有些企业将找到新生路径,而有些则必须黯然退出。分析师认为,这种优胜劣汰的过程虽然残酷,但有助于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为未来的復甦和创新奠定基础。

儘管前路充满挑战,中国晶片市场的韧性依然可见。从淘汰到重生,这个过程不仅是产业的洗牌,也是技术和市场的升级。在全球产业链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晶片产业或将以更成熟的姿态迎接下一轮周期。

#宏观 #巨大 #中国晶片 #万家 #消费性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