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亲友聚餐多,喝酒助兴在所难免,但过量饮酒可能导致宿醉不适。对此,肝胆肠胃科医师钱政弘提供1招能有效缓解宿醉症状,也就是「排便」。透过此行为有助于肠道内的酒精含量减少,血液中酒精及其代谢物浓度下降,从而减少酒精相关的肝臟损伤风险。

医师钱政弘在个人粉专发文表示,宿醉主要成因是血液中酒精代谢物(如乙醛)浓度过高,引发噁心、头痛、疲倦等症状。当宿醉不舒服时,日本人常以喝味噌汤醒酒,而韩国人则是认为排便能解宿醉。事实上,在医学上有一个「肠道饮酒」的概念,指的是在排便前,肠道会持续吸收酒精,导致宿醉症状延续。

钱政弘更进一步引述2023年韩国一项研究以说明此论点,研究人员招募了4名健康男性(30~34岁)参与试验,志愿者摄取标准餐后饮用等量的伏特加,于多个时间点收集血液与粪便样本,并分析酒精及其代谢物。

针对研究结果,钱政弘整理出以下4点:

1、宿醉症状,如噁心、头痛、疲倦,在第1次和第2次排便后显着缓解。

2、排便后,血液中的酒精、乙醛、甲醇和异丙醇浓度明显下降。粪便样本显示,第1次粪便中酒精和乙醛浓度较高,第2次则显着降低。

3、在排便发生前,肠道酒精吸收率高于肝臟代谢速率,导致宿醉症状持续。

4、排便可减少肠道内酒精含量,进而降低血液中酒精及其代谢物的浓度。

钱政弘说,结论就是排便可有效缓解宿醉症状,并减少酒精相关的肝臟损伤风险。此外,他提醒,大量饮酒后容易引起脱水和电解质流失,此时可以喝椰子水、豆芽汤、味噌汤,以及食用香蕉。

★《中时新闻网》关心您:饮酒过量,有碍健康。酒后不开车,安全有保障!

#宿醉 #酒精 #排便 #缓解宿醉 #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