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父母为确保财产顺利传承给子女,却常误用「看似精明」的节税手法。例如,有阿北提领数百万现金给女儿,以为身故后国税局无法追查;或于长辈病危期间,子女从其帐户提领存款来避税。恩典法律事务所创办人苏家宏盘点五大节税地雷,提醒若未事先妥善规划遗产,恐遭国税局追究补罚!

民眾应留意以下五大节税误区:

1. 误以为身故后提领现金可省税:

实际上,身故当时的帐户余额即为遗产,后续提领不影响遗产金额,且涉及偽造文书的刑事责任。

2. 重病或临终前才移转财产给子女:

过世前2年内赠与将计入遗产税,国税局也会审查过世前2年内的大额现金提领,逃漏税款将面临补税及罚款。

3. 卖房产换现金后继承,课税金额也增加:

遗产税计算,不动产以公告价格课税。若不动产以市价出售,所得现金若全数计入遗产税,总税额将高于不动产直接继承。此外,不动产以继承方式传承时,可免缴土地增值税。

4. 使用人头持有资产:

人头持有资产或借名登记仍属于遗产,应特别留意。

5. 未做任何规划,过世后才处理:

节税需要透过「时间」及合法途径才能奏效。身故后才开始思考节税,可行方法极为有限。透过预立遗嘱,厘清财富传承中是否需要节税、信托安排、财富归属等事宜,建立完善的传承方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继承 #遗产 #不动产 #遗嘱 #信托